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化痰解郁方治疗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痰热上扰证)眩晕症状的疗效与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符合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痰热上扰证)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比例为1:1,两组各30例。治疗方案为试验组:在基础用药上,使用化痰解郁方,每日1剂,每次1袋(200m1),每日3次,口服,同时合用敏使朗(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每次1片,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在基础用药上,使用敏使朗(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每次1片,每日3次,口服。疗程共2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分别进行中医证候量表、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及欧洲眩晕评价量表评分,进行经颅多普勒(TCD)超声检查,记录双侧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及动脉搏动指数(PI),试验期间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1)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比较:治疗2周后试验组及对照组评分较前均有下降,两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为60.71%,经比较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2)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比较:治疗2周后试验组及对照组评分较前均有下降,两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HI各因子评分较前均有下降,两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9.31%,对照组为53.57%,经比较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3)欧洲眩晕评价量表评分比较:治疗2周后试验组及对照组评分较前均有下降,两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为6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4)经颅多普勒(TCD)超声检查比较:治疗2周后试验组及对照组左侧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及搏动指数(PI)较前均改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左侧椎动脉的Vm及PI的改善上两组间疗效相当:治疗2周后试验组及对照组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Vm及PI较前均改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Vm及PI的改善上试验组优于对照组。(5)试验期间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未发生异常变化,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化痰解郁方可以明显改善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痰热上扰证)患者的中医证候量表、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及欧洲眩晕评价量表评分,可以改善患者经颅多普勒(TCD)超声检查相关指标,并且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