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新近研究表明,树突状细胞表达的CCL17可以通过对调节性T细胞的稳态产生负向调节作用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包括:(1)评价血清CCL17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2)评价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达CCL17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并评估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阿托伐他汀对于PBMC CCL17表达的影响,(3)评价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伏立诺他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BMC CCL17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1)第1部分研究共纳入89例冠心病患者(包括30例稳定性心绞痛,29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以及3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3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上述患者均在北京协和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造影前抽取动脉血,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CCL17水平。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采用Gensini积分评价。(2)第2部分研究共纳入36例冠心病患者(包括20例稳定性心绞痛和1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以及2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所有患者造影前抽取动脉血,采用葡聚糖-泛影葡胺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PBMC与10mg/mL ox-LDL、15μmol/L阿托伐他汀或10mg/mL ox-LDL+15μmol/L阿托伐他汀共培养,ELISA法测定上清中CCL17水平。(3)第3部分研究共纳入2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所有患者造影前抽取动脉血,采用葡聚糖-泛影葡胺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PBMC与不同浓度的伏立诺他(0.00-5.00μmol/L)进行共培养,伏立诺他的细胞毒性采用CCK-8试剂进行评价,ELISA法测定培养细胞上清中的CCL17水平。结果:(1)冠心病患者血清游离CC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320.87±148.00pg/mL比223.20±141.74pg/mL,P=0.002),在调整了相关混杂因素后,这种差异性依然存在;冠心病患者的血清CCL17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24,P=0.024)。(2) PBMC产生CCL17水平与冠心病及冠心病的临床类型无关,ox-LDL能够使PBMC CCL17表达水平增高[冠心病组:401.64(297.18,621.41)pg/mL比312.59(273.96,486.39)pg/mL,P=0.000;对照组:445.41(304.97,712.61)pg/mL比322.62(272.01,411.68)pg/mL,P=0.000],且这种诱导作用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中更为显著;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PBMC CCL17的表达[冠心病组:249.18(206.51,295.48)pg/mL比312.59(273.96,486.39)pg/mL,P=0.000;对照组:250.74,291.11)pg/mL比322.62(272.01,411.68)pg/mL, P=0.000]。(3)与其他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类似,伏立诺他能够产生浓度依赖性的细胞毒作用,抑制细胞活性;此外,伏立诺他还能够抑制PBMC CCL17的表达(0.20pmol/L抑制程度在50%以上)。结论:(1)血清CCL17水平与冠心病具有相关性,且独立于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血清CCL17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关系;说明CCL17可作为冠心病的一个生物标志物。(2) ox-LDL可以诱导PBMC CCL17的表达,这种诱导作用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中更为显著,而阿托伐他汀可以抑制CCL17的表达;提示CCL17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治疗靶点。(3)伏立诺他,特别是在较低的浓度条件下,能够抑制PBMC CCL17的表达,发挥其抗炎、抗细胞因子的作用;表明伏立诺他可能具有潜在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有待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