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语读者取向下中国事件英语叙事话语汉译策略研究——从On China汉译之不足说起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ossskyfree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和中西交流的日益加深,大量关于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经济和政治等方面事件的英文专著在国外出版,并被译介到国内,为中国读者提供了多方面观察中国的外部视角。由于作者对待中国事件的立场和态度不同,英语读者意识形态诉求和审美期待的不同,加之英语和汉语在思维习惯上的种种差异,便形成了不同于汉语叙事方式的英语叙事话语。美国前国务卿Henry Kissinger(亨利-基辛格)所著关于中国问题和一系列近现代历史事件的专著On China即是典型代表。该书2011年由企鹅出版社出版后,立刻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和讨论,反响巨大。其译本《论中国》也迅速在国内出版,影响力日益扩大。  本文以On China及其译文《论中国》为研究对象,从中国事件的异域叙事视角和英语读者关照的叙事方式两个方面分析了On China的叙事特点:一方面,叙述者的英语(美国)文化立场、文化身份和意识形态,决定了其在叙述中国事件时必然从异域视角出发;另一方面,中国文化和英语文化之间存在距离和差异,叙述者为关照英语读者的知识背景、阅读需求和文化期待等,采用英语读者关照的叙事方式,减少英语读者理解中国事件的难度。具体而言,其英语读者关照策略主要有模糊化表达、解释性表达和类比性描述。对比原文和译文,本文发现其汉译主要采取的是直译的方法,总体上保留了原文的异域叙事视角,忠实传达了原作内容和英语文化对中国文化的看法,让中国读者从外在于自身的视角出发,通过他者对中国的解读审视和发现自我。但对原文中的模糊化表达和解释性表达却有过度直译之嫌,从而导致了译文的几大不足,出现了所指信息模糊、信息冗余以及古文引语白话化等问题。其汉译不足所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译者对汉语读者需求和期待的关照尚有欠缺,忽视了从原作的英语读者视角向译文的中国读者视角的转换。因此,本文从目的语读者角度出发,提出了三个改译策略,即模糊话语具体化,冗余话语的浓缩和删减,以及近似原文复现,以关照汉语读者的阅读需求和文化期待。研究发现,On China的叙事特点广泛存在于其他中国事件英语叙事话语中,这对于探索中国事件(形象)在英语文化语境中被建构及表现的方式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其汉译中的问题也具有一定普遍性,因此本文提出的策略具有较普遍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弗兰纳里·奥康纳(1925-1964)是一位在20世纪中叶美国文坛才华横溢,颇具声望的女性作家。短暂的生命中她却留下了不可估量的文学财富,包括两部小说和31篇短篇小说。相较于西方
随着全球化环境下的多元文化的发展,文化认同(culturalidentity)越来越成为各学科研究的热点话题。涉及的领域可以是人类学、心理学、文学和语言学。作者选择的研究是从语言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研文献骤然增加,对科研论文摘要的研究也逐渐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注意。摘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总结,科研论文的摘要也不例外。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