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重要资源植物食用莲座蕨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并采集食用莲座蕨5个居群的丰富标本及实验材料,基于形态性状聚类分析、基部及顶生小羽片形态比较、假脉观察比较、孢子形态扫描电镜观察等开展食用莲座蕨形态多样性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果:
1.形态性状聚类分析表明:①生殖性状Q聚类结果显示同产于独龙江河谷的马库和钦郎当居群位于聚类图的同一分支,该分支与其达、嘎足、马吉米3个居群共同组成的分支相平行,这一聚类结果和5个居群产地距离远近呈正相关;②生殖性状R聚类图表明,羽片近顶端不育部分的突起与孢子囊群和叶缘是否具宽边紧密相关(欧氏距离系数几乎为零),而与孢子囊群在小羽片上的排列长度呈次相关;③营养性状Q聚类图支持马库居群与嘎足、其达、钦郎当3居群分开,马吉米居群与马库居群随海拔的影响分开或聚在一起;38性状聚类图支持马库与马吉米居群聚为一类,而其达居群与其它四居群分开。
2.食用莲座蕨小羽片基部形态多样,有心形、截形、圆形、阔楔形、楔形等多种形态。顶生小羽片形态变异丰富,有披针形、阔披针形、三角形、卵圆形,翅明显或无翅;小羽片基部心形、楔形、圆形,有长短不一的羽柄或无羽柄。
3.假脉观察结果:在居群内个体之间、不同居群间均呈现出多样性。其中,马库居群假脉最长,该居群多数个体具假脉,假脉长短不一,最长的可达小羽片中肋,少数个体无假脉;其达居群假脉较短,长度变化不明显;马吉米、嘎足、钦郎当3个居群的假脉长度变化较大,但通常不及小羽片中肋1/2。
4.孢子SEM观察表明:5个居群的孢子形态及大小较一致,均为三裂缝,有薄的周壁,表面为密集的细小颗粒状突起。周壁脱落后,孢子表面通常呈瘤状突起。嘎足、其达、钦郎当3个居群的裂缝明显,长且细,而马吉米和马库2个居群的裂缝不明显,裂缝较短。马库、其达和马吉米3个居群孢子表面纹饰相近,均为瘤状和疣状相间,而其余2个居群孢子表面纹饰仅为瘤状。
从食用莲座蕨丰富多样的形态多样性研究结果推断:①小羽片顶部不育部分、孢子囊群与叶缘的不育边、二回羽片羽柄长度可作为食用莲座蕨分类中的重要特征;②小羽片基部形态不宜作为食用莲座蕨分类主要依据;③假脉有无以及假脉长短不宜作为区分食用莲座蕨和西藏莲座蕨的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