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滇黔交界地区铅锌多金属成矿区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是我国重要的铅锌银锗生产基地之一。尽管前人对与该地区做了不少研究工作,但是有关铅锌矿与峨眉山玄武岩关系、矿床成因模型等一些重大问题仍未解决。本文在深入解剖典型矿床的基础上,重点探讨有机质与成矿、成矿流体和成矿时代三个关键科学问题,运用氯仿沥青“A”的提取、有机质族组分、色谱-质谱、岩石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扫描电镜、放射性同位素年代学等方法和手段,主要研究了矿床有机质与成矿关系、成矿流体性质和来源、成矿物质来源、成矿年代、成矿模型等内容,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1.川滇黔地区铅锌矿床以厚层碳酸盐岩为容矿岩石,具有明显后生特征,受岩性(岩相)和断层双重控制。矿体形态主要有地层控制型、断裂控制型和古喀斯特控制型三种。2.岩矿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分析表明,铅锌元素的主要富集层位为前震旦系基底、震旦系、石炭系和二叠系地层,矿石和这些地层岩石具有相似的稀土配分特征,表明这些地层为区域铅锌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矿石和围岩铅、硫、碳、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物质具有壳源特征,硫来自碳酸盐岩中硫酸盐的还原,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大气降水。3.详细研究赤普铅锌矿床内的有机质成因,认为有机质成熟度较高,矿石和围岩沥青经历了相似的高盐度、强还原过程,有机质主要来自海相页岩和碳酸盐岩,没有陆源有机质的加入;有机质在成矿过程中主要起到还原剂的作用,它可将碳酸盐岩中的硫还原为HS-或H2S,为硫化物沉淀提供条件。4.流体包裹体分析表明,川滇黔地区的铅锌矿床主要成矿均一温度为170~270℃,主要盐度为8.0~16.99wt%(NaCl)eq,属于低温中等盐度矿床。成矿流体组分为NaCl-CaCl2(MgCl2) -H2O体系,金属沉淀机制为含矿热卤水与还原流体(如有机流体)的混合。5.通过高精度超低本底单颗粒闪锌矿Rb-Sr测年技术,精确测定大梁子铅锌矿床的成矿年龄为(366.3±7.7 Ma)。扫描电镜分析表明,高岭石的赋存状态是测年结果成功与否的关键。6.在成矿时代约束下,基于大地构造背景、控矿因素和成矿流体耦合关系的成矿模型为:1)晋宁运动后大规模的海侵,导致初始矿源层沉积:2)加里东期的构造运动导致区域内局部地势抬升,断裂活动广泛发育,沉积盆地中地层水和大气降水在重力驱动下发生运移,萃取矿源层中的成矿物质,逐步演变为含矿热卤水;3)早印支或早燕山期造山构造运动使得川滇黔地区进入陆内发展阶段,并导致了楚雄-西昌边缘前陆盆地的形成。古特提斯俯冲碰撞作用下地壳发生区域性上隆,在造山带内形成测在重力和温度、压力差的驱动下成矿流体再次活化富集、运移;印支期或燕山期运动造山阶段造成逆冲断层的广泛发育;4)印支或燕山运动晚期的造山后的侧向挤压,局部正断层发育,形成局部减压扩容空间,为流体的运移和硫化物沉淀创造条件,流体沿不整合面和断层面快速运移,在减压扩容空间沉淀形成铅锌矿床。7.通过研究区与全球经典MVT矿床的对比,认为川滇黔地区的铅锌矿床是与盆地流体活动有关的MVT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