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具身认知视域的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脑电和肌电特征研究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zyf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认知认为大脑是认知的核心和关键,大脑是指挥者,身体只是执行者。然而,具身认知理论作为认知科学领域新的研究取向,则主张“认知不仅属于脑,身体对认知也具有重要意义。大脑在发出控制指令的同时,也受身体发出行为的影响”,强调认知活动的具身性。这表明在动作技能的学习与运动认知过程中,身体动作响应及行为感受对动作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多年来,虽然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围绕“体育教学”的研究成果较多,对体育课堂教学确实有促进作用,但是至今也很难达成体育课堂教学中运动参与目标。具身认知理论的出现将为体育教学领域相关研究提供新视角,具身认知理论介入的体育课堂将会突出身体在动作技能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将会鼓励、引导学生通过身体感受、身体经验、身体反馈来掌握和提高动作技能,使学生由被动学变主动学,运动参与目标自然达成。本文以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大脑和身体间的关联及信息交互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法,对24名实验参与者学习“瑜伽—战士三式”动作过程进行分析与研究,从具身认知视域阐释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身体的重要作用及意义。通过实验获取瑜伽—战士三式动作学习过程中泛化、分化、巩固及动作自动化阶段的行为姿态、肌电及脑电等相关指标,基于样本熵、非负矩阵分解、格兰杰因果分析、互相关及一致性等分析方法,从肢体活动角度、肌肉复杂度及肌间耦合特性、大脑动态能量及脑网络、大脑及肌肉间的同步耦合等层面,探索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大脑和身体间的关联及信息交互的关系。以期在具身认知理论指导下,体育教师在动作技能传授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身体在运动中的感受—来自身体的反馈,来学习和掌握动作技能,更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在掌握一至二个运动项目的同时,拥有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与能力,有力的配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推广与实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在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及巩固阶段时身体达到平衡所需时间逐渐减少,身体保持平衡的时间逐渐加长;平衡时关节角度标准差在逐渐减小,表明参与完成动作的主要肌肉及相应关节角度趋于标准动作的完成。2)动作技能学习各阶段样本熵平均值逐渐加大,完成动作相关肌肉活动的耦合增加。此外,肌间耦合分析表明,各动作技能学习阶段起始时主要是单块肌肉各自起作用,随着动作技能的掌握,呈现多块肌肉协同合作态势。3)大脑动态能量变化显示,泛化阶段时兴奋主要分布在侧额、额区、颞区、侧颞及枕区等与认知及视觉控制相关的脑区。随着动作技能的掌握,与运动相关的中央区激活,到自动化阶段时各脑区激活水平呈明显降低趋势,其次脑网络分析也表明动作泛化阶段功能连接主要集中在侧额、额区、后颞、顶区以及枕区等脑区,随着动作技能的掌握,各脑区的连接减弱。4)大脑与肌肉之间的耦合具有双向性。泛化及分化阶段大脑与及肌肉间的信息交互延迟以正值为主,主要是大脑对肢体的控制作用较强。此阶段大脑与肌肉间的耦合作用主要体现在gamma频段,而巩固阶段除中央区时间延迟为正值外,其他脑区时间延迟以负值为主;自动化阶段时间延迟以负值为主,即此时肢体感觉及动作对大脑的影响较为突出,并且此时大脑与肌肉间的显著耦合作用的通道数增加,且主要体现在beta频段。研究结论:1)实验结果支持动作技能学习过程的本质是具身性的。身体行为姿态指标:平衡所需的平均时间、主要肌肉三轴角度、主要关节角度等在各阶段的变化说明身体在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与具身认知理论主张相一致。这种作用体现在实验参与者在动作技能学习时的外显行为和脑电、肌电提取的相关指标上。2)实验结果验证了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身体不仅仅是客观的身体,也是运动认知的主体。脑电和肌电信号的复杂特性和协同耦合关系说明,认知不仅属于脑,身体对认知也具有重要意义。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大脑与身体的特殊感觉—运动系统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大脑与肌肉间的信息延迟时间及同步耦合表明: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神经--肌肉系统的信息传递和信息交互存在差异。3)实验结果证明运动认知是包括大脑在内的身体认知。脑电地形图、脑功能网络有向连接等,有效的描述了实验参与者在动作技能学习各阶段中,大脑能量、脑区间功能性连接的变化存在较大差异。这表明动作技能的掌握是心智与身体默契配合的结果,大脑发挥其理性、思维等能力,身体发挥其主体作用,运动认知建构在身体体验和活动上。这与具身认知理论与主张相一致。因此,具身认知理论的介入到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势必给体育学学科带来全新的研究视角。本论文通过实验证明了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大脑和身体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及信息交互关系,验证了动作学习过程的具身性,为具身性体育教学与训练提供理论支撑和生理学依据。同时也揭示了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脑与身体之间信息双向传递的现象,脑影响着运动系统,运动系统也同样影响着认知行为这一现象,对我们进一步了解动作技能形成、发展过程及规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在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呈爆炸性增长,人们难以高效获取所需信息。与传统网络搜索引擎相比,问答系统允许人们以自然语言的方式查询,并高效、准确地返回简洁的答案。尽管问答系统发展迅速,但还存在诸多问题:(1)基于主流预训练模型的问答模型规模较大;(2)在多文档、长文本的检索中,基于统计学习算法缺乏细粒度的语义匹配,而基于注意力机制的问答技术检索效率较低;(3)数据集可能存在样本分布不均匀、数据缺乏等问题。
背景: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2012年修订的亚特兰大分类标准将其划分为轻症、中重症、重症3个严重程度,如今依然有15%~30%的AP患者可能发展成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按照分类标准,SAP是指伴有持续性(大于48h)器官衰竭,合并局部并发症,其死亡率达到10%~30%。研究表明,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互联设备的广泛普及使得民众的自由言论空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展。现在,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到与自己或与自己的同胞、国家相关的最新信息。这促进
文艺观是贾平凹文论思想的核心问题。贾平凹文艺观是围绕民族认同问题建构和展开的。本论文从民族认同角度切入贾平凹的文论文本,主要从贾平凹文艺观的民族认同资源、贾平凹文艺观的民族认同建构、贾平凹文艺观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以及贾平凹文艺观的理论启示等方面展开论述。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阐述贾平凹文艺观和民族文化资源的承继关系,主要从贾平凹文艺观与传统思想文化和贾平凹文艺观与传统文学艺术两方面进行说明。第
学位
在中国哲学史中,“大一统”思想源流已久。从上古时期一直到秦汉之际,大一统的思想内涵一直在不断发展。直至董仲舒,“大一统”才真正由思想进入了政治实践。在董仲舒的“大一统”哲学思想中,大一统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由此使它在内涵及政治实践上完整起来。关于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本文将从五个部分来逐一阐述。第一部分对董仲舒“大一统”思想对汉朝国家意识形态的建构,以及在思想内涵上统御诸子学做一梳理,并论述了董
学位
主观性是语言的重要属性之一。随着汉语主观性及新闻语言主观性研究的不断深入,网络新闻语言的主观性研究也开始受到关注。微信公众号作为具有代表性的网络媒体,已成为网络新闻传播的重要平台。微信公众号新闻语言在近几年的不断发展中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媒体新闻的语言风格。本文以语言的主观性理论为依据,以微信公众号新闻语言主观性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微信公众号新闻的传播特征和语言特征的基础上,从微信公众号新闻语言的主观视
学位
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八)》)把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改为污染环境罪,立法理念发生重大转变,在2020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十一)》)中,污染环境罪再次被修改,其中增加了“七年以上的法定刑”,并进一步细化量刑情节。但是由于污染环境罪自身的特性以及相关规定的不完善,在司法实践中,污染环境罪在其保护法益、主观罪过形式、
学位
为了解决化疗药物选择性差、药物利用率低、毒副作用大等问题,研究者们已经开发了一系列纳米药物输送系统用于抗癌药物的递送,但合成的药物载体仍存在生物相容性差、选择性差
罗尔德·达尔是20世纪著名的英国儿童文学作家,他的童话以其奇幻的故事情节、荒诞的叙事的手法以及幽默的语言赢得了全世界儿童乃至成人读者的喜爱,在童话读者中掀起了“达尔阅读狂潮”。罗尔德·达尔的童话在世界读者中深受欢迎,正是因为他的童话再现了儿童在成人世界中的失语地位,并给予儿童奋起反抗的精神与力量,使其能够在积极的行动中实现对于自我主体身份的重新建构。通过释放儿童个性,使人们认识到儿童的可贵品质以及
学位
石黑一雄(1954-)是日裔英国小说家,于201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第四部小说《无可慰藉》采用反传统的叙事方式,用主人公超现实、无意识的梦境将现实与记忆、真实与虚幻、过去与未来等联系在了一起。小说主人公瑞德仿佛是一个梦游者,其所见所闻,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都以他本人为轴心而汇集在了一起。本文运用弗洛伊德梦的理论视角,分析小说主人公瑞德错乱的时间感、自我移置现象以及他在虚拟的无名小城中奇怪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