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年)(以下简称为陀氏)是19世纪俄国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同时也是描写“圣愚人物”最多的作家。陀氏善于从多层面、多视角对“圣愚人物”进行刻画,在紧张复杂的故事情节中赋予人物深刻的宗教观点。研究陀氏文学作品的著述可谓汗牛充栋,而具体研究其著作中“圣愚人物”的并不是很多。本论文选取陀氏的三部著作,即《罪与罚》、《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圣愚人物”为研究对象,在借鉴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作品中的“圣愚人物”命运,进而研究作者的宗教观。论文具体结构如下:前言:主要阐述该论文的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论文思路及论文框架等。第一章:影响陀氏创作“圣愚人物”的因素有很多,从小就生活在虔诚的基督徒家庭中;自身的癫痫病让他有着不同常人的超验感觉;社会的疮痍使他童年起同情苦难的人群;深受著名文化人物卡拉姆津的《俄罗斯国家史》、普希金文学作品中圣愚形象的影响。这些构成了陀氏创作“圣愚人物”的重要因素。从陀氏的人生道路来看,参加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被捕判刑是他人生观的转折点。从此,他摒弃了革命手段,走上以圣愚方式拯救社会的道路。这一章为更好地理解下两章的内容奠定了基础。第二章:陀氏作品中的“圣愚人物”各自有自己的救世理念:“苦难”与“救赎”、“美能拯救世界”与“怜悯之爱”、“温和的爱能够征服世界”的思想。这些同时也是作家的思想。陀氏被捕入狱和流放后,抛弃激进思想,试图通过宗教来拯救祖国以至于拯救人类的具体思考,是他宗教观的反映。第三章:研究陀氏塑造的两类精神迥然对立的人物形象,即“地下室人物”与“圣愚人物”的对立。“地下室人物”是理性的代表,他们否定上帝,崇尚科学;“圣愚人物”是信仰的代表,他们虔诚的信仰上帝。“地下室人物”与“圣愚人物”的矛盾,正是作者思想矛盾的反映。最后是“圣愚人物”占了上风,由此也说明“信仰”在陀氏的思想中最终得到确立。结语:陀氏作品中的“圣愚人物”,集神性与人性于一身,作家塑造这类特殊的人物形象旨在阐释自己的“救世”思想,同时也体现作家对至真、至善、至美的美好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