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是城市地理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在近年来更是日益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在西方国家,后工业化时代的城市出现“离心化”趋势,大城市的蔓延问题越来越显著,并引起了学者与政府的高度重视。而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用地向外围农业区域扩张,并带来一系列社会、经济、环境问题,使得城市用地的扩展问题在近年成为城市空间研究的热点。
关于城市空间扩展已有大量研究成果,本文拟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对广州进行实证研究,重点关注广州在1990-2000之间城市用地的扩展状况,希望通过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展规模与扩展形态的度量,全面梳理广州城市用地在1990年代十年间的发展状况,并通过探讨存在于背后的原因,对城市用地空间扩展规律进行总结。
本文第1章首先针对我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以及特定的城市规划制度下出现的城市用地空间扩展现象所引发的若干问题进行反思,并明确所要研究的内容,对研究的地域、时间和对象进行界定。也就是明确研究什么(What)和为什么研究(Why)的问题。
在第2章是对与研究内容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回顾。在国外文献中,重点关注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主要思潮的历史演进,并对近几十年来针对“离心化”的城市蔓延现象所进行的研究作重点回顾;在国内文献中,1980年代以来兴起的对城市边缘区、郊区化等方面的研究是关注重点。
通过回顾所要明确的是怎样研究(How)的问题,这个问题在第3章得到具体落实,同时还将对论文所采用的数据和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第4章到第8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基本的逻辑思路是“现状-过程-模式-机制”。
第4章的主要目的是设定论文研究对象的初始状态,因此本章主要对1990年之前的广州城市空间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并对1990年广州城市空间格局进行明确。在历史回顾中主要关注建国以来广州城市空间的演变,而由于这段时间的城市发展主要受到计划体制的影响,因此对广州建国以来的历次城市总体规划的回顾成为重点,并通过城市总体规划了解政府发展意图,从而在政策层面理解1990年的城市用地空间格局。
第5章和第6章是论文最主要的数量分析部分,利用根据卫星影像图分析获得的城市建设用地基础地图对1990年代广州城市用地扩展过程进行空间数量分析,主要进行两方面的度量:一是用地扩展规模,以建设用地比例为表征;二是用地扩展形态,以建设用地紧凑度为表征。
第7章是在前两章的空间数量分析的基础上,对1990年代广州城市用地空间扩展的动态模式进行总结。在模式中,既包括整体上的扩展模式,还包括不同区位用地的局部扩展模式,后者是前者的细化,但两者都将显示重要信息,并将作为机制分析的重点。此外,在对扩展模式的描述基础上,还将通过各类人口与经济普查数据对不同模式进行对应分析,尤其是对特定模式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并形成对各模式合理性的判断。
在对1990年代广州城市用地空间扩展模式总结后,在第8章即对其进行机制分析。本章首先建立了一个以政府和市场为主体的机制分析框架,从时间演进方面对广州城市用地空间扩展方面政府与市场的“双轨”推进进行了探讨,并对不同区位城市用地扩展模式的差异进行解释。在此基础上,特别对城市规划对用地扩展的影响进行讨论,并从用地扩展角度对城市规划提出建议。
最后,在第9章对本文的主要结论进行总结,并对论文中存在的不足和可能进行的后续研究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