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毛虫感染对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的影响及其免疫机制研究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hwyvv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旋毛形线虫,简称旋毛虫(Trichinella),是已知可以感染人类的最小的线虫寄生虫,具有独特的生命周期。由旋毛虫引起的旋毛虫病是较为常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之一,呈全球性分布且非常广泛。该病已严重影响公共卫生及食品安全,并对畜牧业经济也造成不容忽视的影响。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作为专职的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是病原微生物入侵宿主机体早期接触到的一类免疫细胞。DC于外周通常为非成熟状态,不仅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还能够高效摄取、加工处理并呈递抗原,当有病原微生物入侵机体后便可刺激其成熟。成熟DCs可激活初始T细胞使其活化,活化的T细胞即具有启动、调控、并维持获得性免疫应答的功能。成熟的DCs还可以维持机体免疫耐受。旋毛虫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与宿主的免疫系统互相作用,并针对宿主免疫系统发展进化建立不同的免疫逃避和抑制机制,从而能够在宿主机体内长期存活。旋毛虫在宿主的骨骼肌中寄生是一种长期慢性感染状态,旋毛虫可以在宿主机体内一直存活下去直到宿主死亡,并且在宿主死后的数月至数年内仍具有感染性。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体外培养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利用旋毛虫肌幼虫排泄/分泌抗原(ES)进行刺激,检测其对DCs的影响。经检测我们发现由ES抗原作用的DCs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CD11c阳性率在70%以上,CD40+和B7共刺激因子(CD80+、CD86+)的表达量均有升高,且差异显著,表明ES刺激DC发育为不完全成熟状态,改变了DC的功能。在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实验中,DCs作为刺激细胞,当DCs的成熟受到抑制时,T细胞增殖水平也随之下降,进而抑制了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使旋毛虫产生免疫逃避而在宿主体内长期存活,此时机体处于慢性感染阶段。经旋毛虫ES抗原作用的DCs分泌IL-10的水平有明显提高,而IL-12水平降低,表明旋毛虫的感染使宿主Th1/Th2平衡遭到破坏,使免疫反应向Th2方向分化。我们又通过流式细胞术在体内研究旋毛虫感染对小鼠DC诱导分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旋毛虫感染四周后,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感染组脾脏和局部粘膜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MLN)中DC亚群CD11c+CD11b+CD8a-,CD11c+B220+CD8a+和CD11c+B220+CD8a-的比例提高(P<0.05),表明小鼠在感染旋毛虫后,体内DCs主要以向这三个细胞亚群分化为主。同时在旋毛虫感染后,小鼠脾脏和MLN中DC表面的成熟标志CD40+、MHC-II和B7共刺激因子(CD80+、CD86+)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在小鼠感染旋毛虫三周后,感染组脾脏和MLN中DC表面的成熟标志MHC-II和CD86+的表达量下降,表明DC的抗原递呈功能在旋毛虫感染的慢性期受到了明显的抑制。研究中我们还发现旋毛虫感染不同时期的小鼠DCs中My D88的表达水平变化与旋毛虫感染宿主的生活周期基本一致。此外,我们在试验中发现RNA干扰可显著抑制感染旋毛虫不同时期小鼠DC的My D88的表达,进而阻断TLR信号的转导。
其他文献
目的小儿麻醉诱导期小剂量舒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于医院就诊需进行小儿麻醉诱导的患儿86例,对照组43例仅予以丙泊酚,观察组43例
猪链球菌是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的病原菌,不仅对养猪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威胁人类健康。根据荚膜多糖的抗原性,猪链球菌被分为33种血清型,其中猪链球菌2型(SS2)被认为是
"亮了"是目前一种常见的网络流行语,多见于论坛、门户、微博和各类社交软件上。该句式广泛地运用于对事物或人物行为的评价中,在网络上其引申义的使用已超出其本义,可用来表
随着加入WRO,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即技术创新能力将是企业的生存关键.本文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三个方面分析阻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
当前,我国高校日益重视足球教学。在高校传统的足球教学中,叠加式训练方式具有较强的单一性,难以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对此,有必要加强组合训练模式在高校足球教学中的实践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