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华小说的越界书写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在大陆享有极高声誉的香港作家李碧华,其每一部作品都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李碧华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长篇小说和电影创作成果颇丰,引起了大陆学者的关注。但目前学界对李碧华小说的研究是不全面的,主要是没有将其小说剧本化,善用故事新编和设置“大中国”为背景的特点与当时香港的社会语境和香港文化结合起来。因此,笔者以越界为突破口来对其小说进行整体研究。文章首先将越界定义为一种扎根于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方法,并阐明越界和香港文化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讨论李碧华小说形式和内容的越界。在小说形式上,李碧华创作的是一种兼顾文学与电影的剧本化小说,这种体裁越界与香港占主导的商业文化语境和作家的创作理念密不可分。其剧本化小说的特征主要体现在镜头化语言,强调电影视觉化特征的“色彩叙事”以及极富跳跃性的蒙太奇叙事手法。此外,小说剧本化的越界书写对当代如何处理文学与电影的关系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其次在小说内容上,李碧华的越界思想也十分明显。她沿袭故事新编的创作手法,通过古人和今人的人物设置构成对比的镜面关系,表现古今爱情观的不同,并在古今的时间越界中引出对现代性问题的思考。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因香港回归带来的身份焦虑跃然纸上,李碧华通过岛与大陆的空间越界来探讨香港身份认同问题。其长篇小说较多涉及大陆范围内发生的历史事件,但落脚点又都是香港,目的是借香港与大陆的地理越界来表现香港认同问题复杂性并得出香港的身份认同是一种双重认同,香港身份具有混杂性特点的结论。最后在分析了李碧华小说在形式与内容越界的基础上总结其越界书写的价值指向和美学特征。越界书写的形式与内容统一为创新和反叛的美学风格,并与后现代主义的去中心化和多元化内涵相契合。后现代主义文化环境为越界行为提供了发展的空间,结合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得出李碧华越界书写的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在历史与现代之间的回望中,表现人类在后工业社会中的漂浮感和孤独感;在认同与反思之间的追问中,表现出小说所具有的反思性和边缘化特点;在雅与俗之间的游走中,体现出小说雅俗不分的文化品格。
其他文献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设计数学作文该作业形式,不仅可以打破传统作业形式的限制,将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还可以使学生在丰富的作业内容和形式的驱使下,对数学作业产
胃排空障碍是指腹部手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为动力紊乱综合征,是食管癌、胃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大多数食管癌术后
目的探讨上海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养老机构的架构与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为实现养老机构老年人的优质生活提出有益的建议。方法本研究由量性研究和质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及网络技术的日益完善,上网已成为不可回避的趋势。各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快捷地传送或取得各种信息。为了适应环境变化,更好地利用网络带来的优势
范斯沃斯住宅是密斯继德国馆后的又一经典作品。笔者延续"建造的几何秩序"这一视角对其进行深入剖解,相比于德国馆,匀质网格已先入为主地掌控了范斯沃斯的建构体系。然而,其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也随之蓬勃发展,与此同时,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也需要教育质量的提升。因此,社会各界开始关注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估和保
锦纶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合成纤维,在合成纤维中产量居第二位,与其他合成纤维相比,锦纶纤维具有耐磨性好、回弹性高、断裂强度高、染色性好、比重小以及不易虫蛀等
刘弇著《龙云集》三十二卷,其中词8首,诗432首,文章256篇。周必大在为其文集作序时称刘弇为文章祖述韩柳,规摹欧阳修,“庐陵自欧阳文忠公以文章续韩文公正传,遂为一代儒宗,继
<正>识字游戏就是通过游戏这一幼儿最喜欢的形式,使幼儿感知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些字,对字产生感性的认识。儿童早期识字行为的发展是阅读能力发展的一部分,与幼儿口头语
静物画是我们今天最为普遍的绘画形式,几乎是每个从事艺术创作的工作者都会涉及的题材。静物画以它独特的艺术形式,给我们带来了精神的愉悦和感官上的刺激,体现了人类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