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晓峰是我国著名民族音乐家、作曲家,他一直辛勤地耕耘在民族音乐这片沃土上,创作了大量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六十年代创作的《边寨之歌》、《山茶花》、《欢乐的草原》被誉为“扬琴三宝”。七十年代以旺盛的精力谱写了一系列光彩夺目并强有生命力的作品,其中以《山村来了邮递员》(唢呐)、《新婚别》(二胡)为代表性作品,被誉为“音乐中的唐诗”。2002年,他以浓墨重彩的大手笔,创作了以中国历史上四位女性不同命运为题材的四部二胡协奏曲《丽歌行》、《西施情》、《杨贵妃》、《六月雪》。他是我国为二胡创作四部协奏曲的第一人。本文以张晓峰的四部二胡协奏曲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艺术构思、作曲技法以及作品的艺术特征等视角对这四部作品做深入细致的分析。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是作曲家的生平以及其作品的创作特征;第二章是从创作成因、历史文学渊源角度对四部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介绍;第三章是本论文的主体部分,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从四部作品的曲式结构、陈述结构、主题的构成与发展、调式调性及和声手法、配器五个方面进行音乐技术分析;第四章总结四部作品的艺术特征,分别从四部作品的形式美、绘画美、诗意美进行总结。本论文在构思、写作过程中,为了使研究更加准确、生动,在运用理论研究法、文献分析法、民族音乐学、曲式与作品分析法、举例法等研究方法的同时还运用访谈法,对张晓峰先生进行了访谈,为写作本文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使笔者受益匪浅,为本论文的完成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张晓峰先生是一位带有浪漫色彩的音乐家,他经常以古典文学和诗词为创作题材,将中国古典文学与音乐紧密联系起来,形成张晓峰独特的音乐创作风格与特色。他的作品因此被誉为“音乐中的唐诗”。受其音乐创作风格的影响,本文在结构布局时,以“诗、情、画、韵”作为四个章节的标题,试图与其音乐中诗情画意的民族浪漫主义风格相对应,从而让人们更加直观、形象地去了解张晓峰的音乐创作思想及其创作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