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后半叶,随着环境意识的觉醒,使“生态”一词由生态学家、生物学家从事科研的专业范畴,渐渐成为人们广为关注的热点,并成为各学科发展研究的新的切入点和学科交叉点。本文正是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探讨了生态思维的概念、特点及所提倡的原则,并以此为切入点,探讨了在生态思维的影响下建筑观的发展、演变和内容,以及生态思维的影响下现代建筑的设计原则和思路。因此,探讨在生态思维方式影响下现代建筑观的转变,以期对实际建筑设计工作能有一个方法论上的指导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对于建设生态化的人类住区,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达到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生态思维指的是社会成员用现代生态学原理和理论去观察世界、认识周围客体,并以此作为审视自己言行的准则。它是在生态学汲取其他学科营养,不断充实和完善的过程中形成的。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生态思维认为反映对象是由诸多要素组合而成的,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形成一个综合体,这个综合体的功能优于各要素功能之和。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生态思维的基本方法是复杂论的方法,强调整体性和动态性,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强调生态系统的不断生成、不断展开和不断转变。从价值观的角度来看,生态思维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定位为生态学的“伙伴”关系,并把人与自然的协同作为规范从现在到未来的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准则。生态思维有整体性、平等性、协调性、共生性等基本特征,其中,整体性是其最重要的特征。生态思维提倡以下重要的法则,如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化法则、发展观念生态化法则、经济活动生态化法则、生活方式生态化法则等。这些法则成为人们行动的准则。 <WP=51>现代建筑是工业化社会的产物,具有明显的机械理性的思维痕迹,主要表现在功能主义、形式决定论和机器美学等几个方面。总的说来,现代建筑在内涵上是理性主义的,强调建筑的科学性和经济性;在设计方法上是决定论的,强调功能对形式的线性一元自动生成作用;在美学观上是技术美学的,强调合理性和逻辑性;在技术观上是技术至上主义的,主张用技术解决一切问题,包括美的问题。在价值观上则是功利主义的,强调建筑的实用性。正是在这种机械理性思维方式的影响下,现代建筑在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居住空间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破坏,城市自然环境的恶化和人情文化的淡漠等问题。这些建筑问题的产生有其实践根源和认识根源,实践根源是现代的人居环境在其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采用的是一种大规模机器运作的实用功利化技术模式,而认识根源则源于人们认识上的偏差。随着生态思维向建筑领域的渗透,使当代建筑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一方面表现为对形而上的建筑观的重构,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当代建筑设计及实践思路的转变。在生态思维的影响下,现代建筑渐渐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建筑观。在认知模式上,新建筑观强调应将建筑视为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不断地与周围生态系统进行着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建筑设计应从整体的观点出发,研究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并实现系统的整体优化和动态适应。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新建筑观强调要全面辩证地把握研究的对象整体性,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化和网络化的观点,从线性因果关系分析过渡到网络因果分析,并注重概率系统方法和数学模型方法的应用。从美学观上来看,在生态思维的影响下,过去那种技术至上的单纯的机器美学观渐渐让位与自然美学和技术美学相结合的综合美学观,强调建筑应更细致、更深入、更全面地协调人与建筑、人与自然、人与生物以及人和建筑与未来的关系。这种美学观超越了审美主体对自身生命的关爱,也超越了役使自然而为我所用的价值取向的狭隘,从而使审美主体将自身生命与对象的生命世界和谐交融,体现了审美<WP=52>境界的主客同一和物我交融。从价值观的角度来看,尊重自然、与自然互融共生的生态价值观是新建筑观的核心价值观,代表了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这种价值观反对不加区分地运用一切技术,反对刻意追求技术的工具效用。它对技术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即技术选择与运用不仅要从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健康和完善出发,而且要求与生态环境相容。生态思维无论是从设计理念还是实践方式上都对现代建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以设计理念为甚,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新的建筑设计理念。对自然环境的关心与尊重、对使用者的关心、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沟通、有足够的弹性以包容未来科技的应用与发展是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建筑系统通过对其内部的建构,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上与外部环境广泛关联,达到既能创造出富于生气的人工环境,同时又能控制和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使用和对环境的破坏的目的,从而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动态平衡,实现人、建筑和自然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