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市种猪场自2000年就开始从法国引进大白种猪开展生产扩群,选种选配工作。由于持续偏重于繁殖性状和生长性状选育,法系大白猪保持着较好的繁殖性能和生长速度。但因为群体规模小,上海市种猪场又较少引进外缘血统,故上海市种猪场种猪在体型外貌的遗传改良上进展较为缓慢,上海市种猪场种猪在卖相上体型也稍逊一筹,严重制约着种猪场的经济效益。上海市种猪场试图通过群体开放式育种,加强种猪体型外貌选育,选择出体型发育均衡、腿臀丰满、四肢粗状结实的个体,提高种猪体型外貌的优越性和完美性,迎合市场需求。为此上海市种猪场拟以原种猪群作为素材,以体型外貌协调匀称、肢蹄结实、腹线良好、外生殖器大小适中为选育目标,兼顾繁殖性能和生长速度,展开选育工作。这些工作的前提是构建体型评分体系,并进行体型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因此本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场内评分体系构建:上海市种猪场经过十几年的摸索,在体型外貌评分依据上,参考了国际育种公司HYPOR、PIC的评分法、美国的育种体系评分法以及GPS育种软件评分法等、结合上海市种猪场的现状,采用线性评分,构建了上海市种猪场从种猪的肢蹄结构、腹线、外生殖器、以及整体协调程度“三重点一统一”的评分方法,来开展种猪体型外貌评分工作。该工作为后续体型评分的遗传参数估计和从遗传研究的基础基因方面把存在肢蹄疾患的遗传基因的种猪剔除原种核心群奠定了基础。(2)体型性状遗传参数估计:对体型评分数据构建遗传评估模型,运用ASReml-R软件系统中的约束最大似然法(REML)进行统计分析,估计遗传参数。结果显示:上海市种猪场种猪肢蹄结构估计具有中等及以上遗传力;有效乳头、外生殖器、整体结构等性状具有较高遗传力。体型外貌各性状之间呈正相关,其中前肢侧视与系部、后肢侧视与系部相关最大(0.42);故系部决定着后备种猪的健康度及使用年限,此与实际生产中母猪淘汰原因相符合。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已为上海市种猪场构建了体型外貌评分体系,估计了相关遗传参数,为后续深入开展体型外貌选育工作奠定了必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