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一只反舌鸟》中的“反舌鸟”形象之存在主义解读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stde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杀死一只反舌鸟》是美国南方女作家哈伯·李于1960年发表的唯一一部小说,次年即获得普利策奖。小说的两个主要事件也是小说的高潮部分通过主人公斯各特的观察和讲述,围绕神秘的邻居布·拉德利的隐居生活和黑人汤姆被冤枉的案子,展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抨击了人性的自私、丑恶、愚昧、种族歧视和社会等级的虚伪,肯定了对无辜者的同情支持和对正义的坚持捍卫,就坚守人性的光辉与读者形成共鸣。从题目到情节发展再到人物对话,“反舌鸟”这一形象在小说中多次被提到,也充分体现了小说的精髓和主旨所在,因此在该书塑造的多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中显得尤为重要。书中的“反舌鸟们”以不同的角色和生活方式存在于梅康姆镇,在面对生活变故的时候做出了自由选择,并且对自己的选择承担了相应的责任。通过运用存在主义对“反舌鸟们”的人性和命运的探究使这部小说的主题和意境得到了升华。本文主要从存在主义的三个基本原则,即“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自由选择”对“反舌鸟”们的生存方式、生存状况作以分析,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道德观念和复杂多变的人性,探讨其人物性格及导致其命运的原因。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参考文献等部分。引言部分介绍《杀死一只反舌鸟》的故事内容和作家生平,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的研究内容、意义和目的。正文部分包括四章:第一章总论部分对存在主义的历史渊源、基本观点、发展历程和代表人物进行梳理;第二章从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存在先于本质”对“反舌鸟”的生存状态和人们对其的评价(即“反舌鸟”的存在)逐一进行分析,得出“反舌鸟们”的共性(即“反舌鸟”的本质):善良无辜却受到伤害,从而印证了存在先于本质的原则.本文列举的小说人物皆因符合这一特性而被归纳到“反舌鸟”的行列,紧扣小说主题的同时,也回答了为什么“射杀一只反舌鸟是一种罪恶”;第三章从“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这一观点分析当时社会种族歧视的罪恶和反舌鸟们的遭遇,借以批判人性中的丑恶和由此给别人造成的痛苦,告诫人们应惩恶扬善,不要为愚昧所左右;第四章根据自由选择的观点分析反舌鸟们的命运,展现出面对荒诞的世界痛苦的人生,做出选择并承担随之而来的后果是无可抗拒的规律,即使不选择本身也是一种选择。总而言之,本文通过存在主义的视角分析《杀死一只反舌鸟》,旨在使读者从另一个角度对小说的思想性有新的认识,在领会作者创作意图的同时,领略作品独特的魅力。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分析儿童肾透明细胞肉瘤(clear cell sarcoma of the kidney,CCSK)与良好组织分化型(favorable histology,FH)Wilms’瘤(Wilms’tumor,WT)患儿的主要CT征象,以期发
新闻传播长期受我国传统思维方式影响,显现出整体观念、长官意识、中庸保守、抽象模糊的报道理念与传播模式。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后,社会的巨大变迁促使新闻传播进行积
在特高压直流工程大规模建设新形势下,工程安全管理要求越来越高,本文分析了当前电网建设安全管理内涵,阐述了特高压工程安全目标和具体管理实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用措施。
霍桑在《红字》的关键部位布设了刑台示众场景,该场景在组织人物、展示和推进情节中起到重要的叙事作用。从圣经中的类似场景入手,与《红字》中的三次刑台示众场景比较,发现
巴特关于文学以及大众文化的研究,大多涉及对其中所蕴含的意识形态的“祛魅”。纵观其主要理论著作,从《神话学》到《零度的写作》再到《“作者之死”》,在有关文学及文化的论述
<正>最近,以"党旗领航助力脱贫乡村振兴争当先锋"为主题的贺州市平桂区第二届荷花旅游文化艺术节,在平桂区羊头镇垒田村"藕莲天下"特色水生蔬菜产业(核心)示范区举行。据不完
目的研究不同吸痰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早期肺通气功能及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采取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入院顺序编号,
2016年上映的美澳合拍影片《血战钢锯岭》在中国内地掀起了军事战争题材电影新的观影高潮,虚心学习《血战钢锯岭》以及近年国外其他军事战争题材影片的长处,结合我国军事战争题
生死学是一门古老的新学科,作为学科群,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类个体及群体在生物、社会、心理方面的解构与重组,它研究死亡过程、死亡时刻、死亡状态及人文关怀。生死学又是边缘学科
利用近50 a秦皇岛气象资料,对该地区气候资源及农业气候资源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表明:秦皇岛地区年降水量650~700 mm左右,呈减少趋势。全年80%保证率的降水量为425 mm,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