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1.3C-5Cr-0.4Mo-0.4V超高碳钢热变形行为及微观组织演变规律研究

来源 :中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370724qa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高碳钢具有极高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但是随着钢中碳含量的升高,钢在热变形时易出现裂纹等缺陷,影响超高碳钢的性能及应用。本文以Fe-1.3C-5Cr-0.4Mo-0.4V超高碳钢为研究对象,通过Gleeble-3500热模拟试实验及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等表征手段,并结合有限元模拟的方法,研究了Fe-1.3C-5Cr-0.4Mo-0.4V钢在不同温度、应变速率及压下量时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微观组织变化及动态再结晶规律。结合材料的本构方程、动态再结晶模型模拟了Fe-1.3C-5Cr-0.4Mo-0.4V钢锻压及轧制时不同工艺条件下材料的动态再结晶情况,为实际生产中热变形工艺参数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本研究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分析Fe-1.3C-5Cr-0.4Mo-0.4V钢在变形温度为950℃~1150℃,应变速率为0.01 s-1~5 s-1,应变量为0.511时流变应力曲线,建立了材料的流变应力本构方程,能够准确的描述实验钢在热变形过程中的流变行为,超高碳钢热变形激活能Q=729.37 kJ/mol,表明该钢种再结晶温度高,热变形所需应力较大。(2)通过分析不同热变形条件后Fe-1.3C-5Cr-0.4Mo-0.4V钢的微观组织,建立了Fe-1.3C-5Cr-0.4Mo-0.4V钢的动态再结晶模型,结果表明高应变量变形后的组织中晶粒均匀细小,动态再结晶更易发生。并结合TEM和EBSD实验结果,阐明了实验钢的动态再结晶机理。(3)基于实验钢的流变应力本构方程和动态再结晶模型,建立了Fe-1.3C-5Cr-0.4Mo-0.4V钢等温和非等温锻压过程及热轧过程中的有限元模型。分析得到了实际生产中合理的工艺参数:Fe-1.3C-5Cr-0.4Mo-0.4V超高碳钢在T=1050℃~1100℃和ε=1s-1时进行热锻加工,在T=1150℃和ε=5 s-1时进行热轧加工时,可获得晶粒细小的组织,有利于获得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
其他文献
2002年4~10月,在山西省方山县径流林业试验基地,通过水分控制措施形成土壤水分梯度,对野外栽植的侧柏叶片进行了蒸腾、光合及环境因素的观测.结果表明:侧柏叶片的蒸腾速率与土
通过灌溉施肥实验和N素淋失通量法,研究黄土塬区和黄土台面阶地区超根层黄土中NH4-N和NO3-N的分布和运移规律,结果表明,在根层土壤贫N时,3 m以下尿素N淋失率为13.2%~41.3%,在
以济南市山丘区为研究范围,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通过分析不同坡度、不同土壤侵蚀强 度和不同土壤侵蚀危险度条件下的旱地分布情况,提出了济南市退耕还林还草决策方案.
借鉴国内外研究基础,探讨了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指标设计的结构和原则,并且以农用土地为侧重点,系统提出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的指标体系框架.该框架以整个区域
定义并讨论张量型Hom-Hopf代数的广义Hom余模范畴,利用Tannaka型对偶方法,刻画其刚性结构与平衡结构,进一步给出其为ribbon范畴的等价条件,并引入余ribbon元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