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卡斑病毒(Akabane disease virus,AKAV),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病毒,基因组由大(L)、(M)、(S)3个RNA片段构成,分别互补L-mRNA、M-mRNA和S-mRNA。L-mRNA编码病毒的转录酶和复制酶;M-mRNA变异较大,编码病毒外模蛋白,具有型特异性;S-mRNA较为保守,编码核衣壳蛋白(N),具有群特异性。AKAV是一种虫媒病毒,引起的赤羽病造成牛、绵羊和山羊流产、早产以及新生牛、羊畸形和先天性关节弯曲和积水性无脑症等,一旦暴发流行将会给畜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对我国养牛业和养羊业危害较大。迄今为止,我国尚未系统开展AKAV对家畜感染的持续监测工作。为此,本研究首次在我省设立监控动物对AKAV感染牛羊的情况进行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持续监测,以明确AKAV在云南的感染情况和流行特点。通过对AKAV云南毒株的遗传特性研究,了解云南AKAV的起源及变异规律。本研究内容在我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本研究2014年1~3月在云南省选择师宗、江城、芒市3个低海拔、高湿度、牛羊密集的村庄随机对年龄在1岁以上的黄牛、山羊,采集血清,每个点采集黄牛血清20份、山羊血清10份,共计90份样品进行AKAV抗体检测,其中师宗县AKAV抗体阳性率最高,为70%。在AKAV血清学阳性率最高的师宗县五龙乡设置监控动物群,选择年龄小于1岁且AKAV抗体检测为阴性的10头健康黄牛和5只健康山羊为监控动物。2014年5月开始每星期采集一次血清和肝素抗凝血,进行抗体检测、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等工作。2014年对15只监控动物采样28次,收集血清、肝素钠抗凝血各420份。AKAV C-ELISA结果显示该群监控动物有3头黄牛、1只山羊AKAV抗体转阳,转阳率为26.67%;420份血清中有82份血清为AKAV阳性,阳性率为19.52%。通过微量血清中和试验,证明动物感染AKAV后抗体迅速产生且3周左右达到最高水平,后缓慢下降,抗体持续至转阳后6个月。420份抗凝血仅检出1份核酸阳性,核酸阳性血样在BHK-21和MDBK细胞上分离获得2株AKAV(编号09312D和09312H)。2株新分离AKAV的S片段部分序列核苷酸同源性为99.1%;氨基酸同源性为99.6%;与所引用的10株其它不同地区分离的AKAV的S片段部分序列核苷酸同源性在85.4%~90.9%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96.9%~99.6%之间,且新分离两株AKAV处于同一进化小分支,具有高度亲缘性,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次级分支。同时与其他两株中国AKAV分离株NM/BS/1和DHL10M110处于同一进化簇。本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师宗县为AKAV流行地区,病毒在当地活动频繁,但核酸阳性率低,病毒分离困难,与高转阳率和高阳性率不符,提示单链RNA病毒的不稳定性,AKAV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可能受血液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影响,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采后24小时的抗凝血有可能提高AKAV核酸的检出率和病毒分离率。本次研究首次从无发病史的健康黄牛血液中分离到AKAV,新分离得到的两株病毒与其他AKAV毒株具有较高的核苷酸同源性和氨基酸同源性,提示亚洲太平洋地区AKAV病毒长期流行且关系密切,同时其氨基酸同源性高于核苷酸同源性也提示了AKAV S片段良好的氨基酸遗传稳定性。研究结果为我省乃至我国阿卡斑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