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以下简称RA)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阐明的自身免疫性慢性疾病,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疼痛、控制病情进展、尽可能保护关节和肌肉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常用的一、二、三线药物和免疫抑制剂只能抑制RA,不能控制病情的发展,且长期服用多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具有2500余年历史的针灸疗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长期的临床实践已发现针刺对RA的有效性。用现代医学理论和方法科学地检验针刺治疗RA的价值,深入剖析和研究针刺的治病原理,指导临床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对针灸治疗RA临床疗效的观察指标有: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握力、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血清C反应蛋白(CRP)、超氧化歧化酶、脂质过氧化物酶、亮脑啡肽等,均为间接的指标,使疗效评价缺乏直观性和可比性。目前临床对RA的早期诊断尚存困难,缺乏科学依据。RF、ESR、CRP等传统指标诊断RA的符合率仅为51.2%、61.3%和74%,且无法早期诊断、缺乏特异性。由于局部骨盐密度变化近50%X线片才显示异常,故在RA早期关节滑膜炎症和少数表现为骨质疏松而未出现明显骨质结构异常时,X线片诊断较为困难(阳性率为6.1%);造成关节骨质破坏并使其关节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功能丧失为晚期RA,此时X线片诊断敏感而特异性高,但对RA的诊断和康复意义不大。早期RA局部血流增加以及关节骨骺端骨组织磷酸盐代谢增强,晚期关节面软骨组织和骨质破坏所致反应性骨代谢增强,是造成局部放射性核素99mTc-羟基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异常浓集的主要原因。根据现有研究资料表明,99mTc-MDP全身和局部骨关节显像对早期和活动期RA的定性诊断符合率高,甚至达到87.5%,可见99mTc-MDP显像对RA的早期诊断具有肯定的临床价值。 目的:用针刺方法治疗早期和活动期RA,并运用99mTC-MDP骨关节显像对比评价针刺治疗RA的疗效。方法:将102例临床确诊的早期和活动期RA患者随机平分为复方风湿宁治疗组(A组)、针刺治疗组(B组)和复方风湿宁加针刺治疗组(C组),冶疗前后行99mTc-MDP全身及手足局部骨显像,用感兴趣区分析法计算类风湿关节区和邻近正常骨骼的放射性比(T/NT),同时观察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握力、进行ESR检查。结果:A、B、C组治疗前的T/TN比值分别为4.27±1.03、4.38±1.22、4.45±1.23(F值=0.203,p>0.05),治疗后分别为:3.88±0.95、2.87±1.12、2.10±0.91(F值=27.130,p<0.01);A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t=1.38,p>0.05),B、C组则有明显改善(t=5.31、8.97,p<0.01);A、B、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35%、85.29%、88.24%,临床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B、C组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握力、ESR有明显改善。结论:针刺可减少p物质释放,促进类风湿关节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