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的法制化建设相对滞后,尚未出台部门规章及以上层级的法律规范,《基本住房保障法》等上位法缺失。中央多以国务院行政部门指导意见、通知等形式发布规范性文件,包括《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关于支持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和建设管理调控的通知》及《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立法层次较低。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出台实施的地方性法规有《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条例》、《厦门市社会保障性住房管理条例》等。地方政府规章包括:《江苏省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吉林省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河北省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甘肃省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青海省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重庆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天津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试行)》、《北京市公共租赁租房管理办法(试行)》、《深圳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合肥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其他规范性文件有:《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审核及配租管理办法》、《福建省公共租赁住房租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从以上所列法规可以看出,我国地方法律规范较为庞杂,缺乏统一性、协调性,且相关配套制度不健全。法制化是公共租赁住房实施的必由之路。公共租赁住房这一亟待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重要“民生工程”,其科学的制度设计当以统一、规范的法律体系和全面、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为基础。我国对公共租赁制度的理论研究多数杂糅于社会保障框架内,鲜有专文研究,且研究视角主要集中于公共政策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层面,较少从法学角度进行系统分析和论述。有学者对建国以来中国城镇住房保障思想变迁进行了整合、评价,从中探寻适合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住房保障体系的历史经验;有学者系统研究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供给模式,指出必须重视“夹心层”住房保障问题,但未明确提出确立公共租赁住房制度;还有学者攫取公共租赁住房的融资模式角度,从经济学层面对融资模式的设计和构建提出合理建议,但角度较为狭窄,并未搭建出整套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的法律框架。生而栖居是人类本能的追求。住房保障制度为维护社会中低收入阶层基本居住权利而生,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特殊命题。公共租赁住房制度作为弥合住房保障制度体系缺口关键环节,着力解决被排斥在现有住房保障体系之外,又无力通过市场途径获得住房的“夹心层”群体住房困难问题。本文以公共租赁住房发展速度最快、制度建设较完备的“重庆模式”为切入点,从法学角度展开理论探讨,以期为我国公共租赁住房法制化建设提供思路。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约3.8万字。第一部分为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的理论问题。公共租赁住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支持,由政府或其他组织投资建设并持有产权,限定户型面积及租金价格,面向符合条件的住房困难群体的保障性住房;具有社会保障性、准公共性、保障的过渡性和循环性、产权流转的有限性四项基本特性。通过阐述新加坡“国家+公积金”公共组屋制度、日本“公库+公团+公营”公共住宅制度及我国香港“政府主导+土地公用+双轨制”三种“典型范式”的公共住房制度概况,提出值得借鉴的经验。梳理我国现行规范性文件和各地实践操作,我国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的发展现状是法律法规等上位法缺位,各地规范缺乏统一性,制度设计差异大,不成体系。分析公共租赁住房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的区别,明确公共租赁住房作为弥合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保障缺口、完善住房供应体系的功能定位。第二部分为“重庆模式”公共租赁住房的制度构造。在保障性住房供需缺口较大背景下,重庆市提出3年建400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规划。重庆市政府颁布《重庆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文件,成立公共租赁房管理局,开建面积达总规划的3/4。通过对重庆市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六项基本内容的详细阐述,即投建模式、准入机制、运营模式、退出机制、管理模式、监督机制,全面勾勒“重庆模式”公共租赁住房的独特制度构架。第三部分为“重庆模式”公共租赁住房制度评价。总结“重庆模式”的制度创新点,包括住房供应“双轨制”的指导思想,政府主导、产权公有的基本原则,“三房一体”的住房保障制度整合,“第三财政”资金支持,大体量建设规模和无差别“混建”模式,打破户籍藩篱六个方面。论证“重庆模式”存在缺乏立法保障、融资渠道不稳定、审核程序不严密、租金设置“一刀切”、建设规划未完全体现需求五项制度缺陷。点明“重庆模式”不具备普适性,但为我国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发展提供了一种可参考的“城际模式”。第四部分为我国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的构建。从公共租赁住房法律制度构建和配套制度构建两方面着墨。公共租赁住房法制化建设方面:针对住房保障全国性法律规范缺位问题,出台《基本住房保障法》构建我国住房保障制度框架;出台《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条例》,提出管理体系、保障方式、房源及资金筹集机制、准入及退出机制、租金设置机制、监督管理机制六个方面具体制度构造方案,全面确立公共租赁住房法律制度。配套制度建设方面,通过完善财税制度、金融制度、土地制度,同时建立住房普查统计制度和个人信用制度,破解公共租赁住房制度运行面临的资金、土地等困境。本文界定了公共租赁住房内涵及性质,总结三种“典型范式”公共住房制度成功经验,运用比较分析方法点明公共租赁住房独特的功能定位;通过实证分析方法重点阐述“重庆模式”制度内容,并进行客观评价;借鉴域外经验和城际模式,提出我国公共租赁住房法制化建设和配套制度建设的具体方案。本文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重视本地实际,挖掘地方特色。重庆作为全国公租房的先行试点城市之一,以其为研究重点,详述其基本内容和特殊范式,分析优势与缺陷,使得本文研究结论富有借鉴和参考价值。但是,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并不是一项独立自生的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如何与其他各项配套制度衔接是研究的难点。作为一项新兴制度,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在我国实施时间较短,存在的问题还未充分显露;加之笔者认识及理论水平有限,时间也并不充裕,许多观点思考不够成熟;我国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的发展及完善尚须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