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景观区地电化学方法寻找隐伏铜镍矿研究及找矿预测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a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的深入,找矿难度也越来越大。加之我国地域辽阔,地貌差异悬殊、气候反差明显、植被覆盖差异大,这就造成我国地球化学景观特征变化巨大,给地球化学找矿带来很大的难度。上世纪90年代被国际勘探界列入“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研究范畴的地电化学勘查法,在当今找矿难度日益加大的背景下渐渐被人们重视。为了探讨不同景观区地电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效果,本文通过对冲积平原区、半湿润低山区、干旱荒漠区、高寒山区共4个不同景观区的铜镍矿开展找矿示范及预测研究,获得以下主要成果及认识:  1.找矿试验研究证实,地电化学法在冲积平原区、半湿润低山区、干旱荒漠区以及高寒山区寻找隐伏铜镍矿是有效的、可行的。  2.通过铜镍矿石电解试验,证实隐伏铜镍矿体在电化学场的作用下能产生电化学溶解,为地电化学成晕机制提供依据。  3.地电化学与次生晕异常对比结果表明,地电提取的离子有部分来自浅部土壤,而更多的是指示隐伏矿体的深部活动态离子。地电化学异常衬度变异系数和异常衬度均高于土壤次生晕方法,能够发现或强化弱异常,这正是地电化学比常规化探方法更优于应用在外来运积物覆盖区或残坡积物覆盖区的主要依据。  4.已知剖面地电提取Cu、Ni、Co的含量远远小于其克拉克值,正是这些微弱的离子态信息,准确的指示隐伏矿体的赋存位置。地电提取异常值的高低排列顺序为Cu>Ni>Co或者Cu>Ni≥Co,异常出现的宽度与矿体规模大小成正比。而且地电化学异常曲线对隐伏矿体的产状有指示作用,与景观条件无关。  5.地电化学在四个不同景观区反映元素异常的能力基本相同,地电化学方法反映异常的能力与景观条件、地球化学背景无关。而且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均表明,地电化学法在不同景观区均都能客观、正确反映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差异。  6.随着年均降雨量明显的减少,覆盖层厚度明显的变薄,地电化学找矿效果亦表现出由佳到次的特征。半干旱荒漠区→高寒山区→低山丘陵区→冲积平原区的找矿效果有变优趋势,冲积平原区的地电化学的找矿效果最佳。  7.对比分析不同研究区铜镍矿床成矿条件,并概括总结了典型的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作用。总结地质、地电化学找矿标志,建立不同景观区地电化学寻找隐伏铜镍矿理想模型。  8.在未知区域开展地电化学找矿预测工作,获得多处地电化学异常(综合异常),并圈定多处找矿有利靶区。
其他文献
葫芦沟金矿位于华北地台南缘之豫西断隆西部,南与金堆城坳陷毗邻,北与汾渭地堑相接,在成矿区域划分上属于小秦岭-崤山金银铅钼矿带的西段。区内广泛分布太华群基底变质岩系,
漓江河流地貌是漓江水资源、水环境和旅游经济的载体,对漓江流域生态环境和桂林市经济社会发展起着支撑作用。漓江地貌研究是所有漓江研究的基础。掌握漓江地貌时空变化特征
位于中国大陆中部的秦岭造山带(QOB),呈近东西走向延伸2000余千米,其作为华北克拉通与扬子克拉通之间的不规则大型汇聚带,经历了复杂的俯冲-碰撞-伸展的构造演化旋回。秦岭岩群(秦
近年来,铀矿资源为国内外重要的稀缺战略性资源。随着铀矿矿产资源勘查战略向深部及厚层覆盖区的转变,传统的矿产勘查技术受到了很大制约。特别是在第四纪厚覆盖区,一直是矿产勘
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日益关注,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导致的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等问题正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形成潜在威胁。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地质记录对揭示气候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