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鳞鱚(Sillago sihama)主要分布于印度洋至西太平洋的热带海域,多集中于热带的海滩、沿岸内湾及河口沙州水域,在我国沿海地区均有分布,尤以南海居多,是南海海区重要经济性食用鱼类。属肉食性鱼类,主食浮游动物、多毛类的蠕虫及虾类等。红牙(?)(Otolithes ruber)主要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海域,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海及东海,为近岸沿海暖水性中下层鱼类,喜栖息于10 m至40 m水深浑浊度较高的海域。能以鱼鳔发声,性凶猛,属肉食性鱼类,常以小鱼及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近海经济性食用鱼类,常以流刺网捕获。近年来由于南海沿岸水域生态环境破坏及海洋捕捞业的发展,近岸渔业资源濒临枯竭,如何对渔业资源进行有效监测并合理管理以保证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鱼类资源评估是鱼类资源开发的基础,渔业资源的水声学评估方法以其快速高效、调查空间尺度大、非接触不损害生物资源等优点已被世界各渔业发达国家指定为水中游泳生物资源量评估的主要技术手段。渔业资源水声学评估是以声学积分值(Nautical area scattering coefficient,NASC,m2/nmile2)的大小来衡量调查海域内生物资源量的多寡,而目标强度(Target strength,dB)则是两者进行转换的关键因素。为提高渔业资源水声学评估的准确度和可信度,本论文基于基尔霍夫近似模型对多鳞鱚和红牙(?)不同声学探测频率下目标强度随鱼体姿态倾角和体长的变化关系进行测量研究,所得结论如下:1.在三种频率70 kHz、120kHz和200 kHz下两种鱼类目标强度的倾角变化图案呈多峰状特征分布,且频率越高目标强度对倾斜角变化越敏感,波峰数增加,目标强度最大值对应的倾斜角增大。在70 kHz下多鳞鱚和红牙(?)目标强度最大值均出现在倾斜角-15°至5°之间,其中多鳞鱚集中在-10°左右,红牙(?)则集中在-11°附近;120 kHz下多鳞鱚目标强度最大值出现在倾斜角-10°至0°之间,集中在-9°附近,而红牙(?)目标强度最大值则出现在-15°至-10°之间;200 kHz下多鳞鱚目标强度最大值出现在-10°至0°之间,且出现倾斜角度不确定,红牙(?)目标强度最大值的角度特性不明显。2.当角度函数为(-5°,15°)时:频率为70 kHz,多鳞鱚目标强度与体长相关关系为LTS-=29.62lg3.18,采用b20表式为LTS-=37.64lg20;频率为120 kHz,目标强度与体长相关关系为LTS-=33.62lg75.17,采用b20表式为LTS-=07.65lg20;频率为200 kHz,目标强度与体长相关关系为LTS-=12.65lg84.19,采用b20表式为LTS-=32.65lg20。角度函数为(0°,10°)时:频率为70 kHz,多鳞鱚目标强度与体长相关关系为LTS-=68.65lg54.21,采用b20表式为LTS-=8.63lg20;频率为120 kHz,目标强度与体长相关关系为LTS-=58.64lg15.20,采用b20表式为LTS-=4.64lg20;频率为200 kHz,目标强度与体长相关关系为LTS-=6.66lg63.21,采用b20表式为LTS-=62.64lg20。角度函数为(-5°,15°)时:频率为70 kHz,红牙(?)目标强度与体长相关关系为LTS-=49.55lg64.13,采用b20表式为LTS-=69.63lg20;频率为120 kHz,目标强度与体长相关关系为LTS-=5.57lg75.14,采用b20表式为LTS-=26.64lg20;频率为200 kHz,目标强度与体长相关关系为LTS-=29.63lg07.19,采用b20表式为LTS-=49.64lg20。角度函数为(0°,10°)时,频率为70 kHz,红牙(?)目标强度与体长相关关系为LTS-=02.60lg84.16,采用b20表式为LTS-=09.64lg20;频率为120 kHz,目标强度与体长相关关系为LTS-=71.63lg28.19,采用b20表式为LTS-=63.64lg20;频率为200 kHz,目标强度与体长相关关系为LTS-=12.70lg97.23,采用b20表式为LTS-=65lg20。本论文基于基尔霍夫近似模型获得了多鳞鱚和红牙(?)不同频率下目标强度随姿态倾角和体长变化的相关关系,以期能够为我国南海近岸鱼类目标强度的模型法研究提供有益借鉴,为提高渔业资源水声学评估的准确度和可信度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