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西部属松嫩平原,东北部为三江平原,是中国重要的产粮大省。化肥一直是黑龙江省、全国乃至世界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源头。中国现阶段化肥平均利用率非常低,氮肥为30%-35%,磷肥利用率为10%-20%,钾肥利用率35%-50%。平均利用率为40%,剩余的氮、磷、钾养分通过径流、淋溶和侵蚀等途径进入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污染。据调查氮的流失率为10%-20%,流失率为5-7%,钾的流失率为50%,按氮素的流失率11%、素流失率5%、钾素流失率50%,复合肥中氮、磷的含量分别以15%和50%。作为我国的大粮仓,农业面源污染一直是黑龙江省迫在眉睫的问题。黑龙江省一直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粮食产量连增的压力促使农户在农业生产中单一的选择增加化肥的施用量以增加自有耕地单产。 因此,本文整理国内外化肥施用减量化相关经验,选取农业发展较好的日本、巴西、美国和广东江苏为例,结合黑龙江省8市调研数据,确定研究统计指标,介绍样本数据来源并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对黑龙江省农民内外部特征进行分析,采用Tobit回归模型和决策树模型对影响黑龙江省农民化肥施用减量化意愿的因素进行研究,从化肥施用技术路径和化肥生产技术路径,农牧结合的循环农业生产技术路径,农作物轮作生产技术路径四个方面来写黑龙江省化肥减量施用的技术路径,并对技术路径标明了路径保障。提出促进黑龙江省农民减少化肥施用量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黑龙江省化肥面源污染的防治管控政策制定提供相应理论基础并推动生态经济和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等课程实践发展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