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河水库水质演变规律与扬水曝气系统水质改善效果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lee1985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水库水质的不断恶化及有害蓝藻的周期性爆发,水体富营养化进程日趋加快,严重破坏水体生态平衡,影响供水水质安全。扬水曝气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原位控藻技术,不仅可以改善水体水质,还能够抑制藻类的繁殖,为水源地水质安全问题提供保障。本研究以西安市重要水源地——李家河水库为研究对象,通过持续的原位监测与实验室分析,研究了自然条件下水库水质演变规律和浮游藻类繁殖特征,以及扬水曝气系统对水质的改善效果,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1)李家河水库季节性热分层特征及其对水质演变的影响;2)李家河水库浮游藻类生长繁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3)扬水曝气系统对水质的改善及对浮游藻类的控制效果。主要成果与结论如下:(1)李家河水库季节性热分层现象十分显著,从6月初开始,垂向水体温差逐渐变大,导致上下层水体间的密度差也不断增大,因此垂向水体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受阻,溶解氧(DO)出现明显分层现象,中间水层(5~25m)及底部水体DO均接近于0mg/L,呈现厌氧状态,加剧了底部沉积物中还原性物质的释放,稳定分层期结束后,垂向水体开始逐渐混合,富集于底部的还原性物质开始向上层水体迁移扩散,造成二次污染,严重影响水库水质。(2)李家河水库藻细胞密度峰值出现在水体稳定分层时期(2017年8月),高达2.76×10~8cells/L,在该时期,李家河水库主要的优势藻种为蓝藻门的铜绿微囊藻和束丝藻,占总藻细胞数的80%以上,主要分布在0~5m水层中,而绿藻门的小球藻次之。随后便进入混合期,水体分层结构被削弱,藻类开始逐渐死亡衰减,至10月底藻细胞密度降低至9.0×10~6cells/L,此时硅藻门的小环藻和针杆藻成为主要的优势藻种。(3)扬水曝气技术不仅可以改善底部厌氧环境,抑制底泥中污染物质的释放,同时可以破坏水体分层结构,改善水库水质,抑制藻类的繁殖。在去年同时期未安装设备时,水体稳定热分层结构维持了3个月,温跃层厚度达18m,而在2018年扬水曝气系统在李家河水库建成运行之后,水体热分层结构明显削弱,系统连续运行8天后,温跃层由去年同期的25m处潜入水深45m处,温跃层厚度削减至10m,运行1个月后垂向水体完全混合,水温保持一致,改善了底部水体厌氧环境,水库内源释放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藻细胞密度也由去年同期的2.76×10~8cells/L骤减到4.0×10~6cells/L左右,其削减率高达98%,而相应的群落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蓝藻门的铜绿微囊藻占比大大降低,由去年同期的80%降低到40%,主要优势藻变为小环藻和小球藻。
其他文献
CuWO4是金属钨酸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题组前期实验研究发现,金属钨酸盐诸如钨酸锌和钨酸铋等均具有良好的声催化活性,并经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发现,CuWO4拥有良好的光催化活
一只鹰蛋掉到了草堆里,有人捡起后放进鸡窝混在鸡蛋里,被一只老母鸡孵化了。鹰很爱它的鸡妈妈和它的兄弟姐妹,并且感激它们对自己的爱护,但是本性又使它无法安于鸡类生活。
采用聚合氯化铝铁,对微污染黄河水库水进行了强化混凝除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针对原水水质,PAFC的最佳投加量为15mg/L,此时浊度和叶绿素a的去除率分别为94.67%和80.15%;PAFC的最佳pH范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在学生的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重视应考而限制了批判性思维的发展空间,课标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要求较少以及学校缺乏培养批判性思维的
老师和家长都教育我们说,人要讲诚信。可是,今天老师和我的妈妈为什么撒谎了呢?  今天的最后一节课,老师说要听写,还在白板上写了几个词,要我们把每个词抄十遍。顿时,一声声“哀号”传遍教室。老师又说:“谁再出声,就抄二十遍。”这句“咒语”真灵,马上,班里就静得连一根针掉到地上也听得见。老师说完,大步流星地走出了班级。  我们马上奋笔疾书,连头也不敢抬起来。正当我们快要写完的时候,老师走了进来,说要开始
随着时代的碾轮的不断的向前推进,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社会对各类技能人才的需也呈现大规模上涨的趋势。高职院校的责任也越来越清晰,同时作为我国高
椰壳纤维资源丰富,但有关椰壳纤维及其管纤维结构及性能的研究还不是很完善,尤其是缺乏有效表征椰壳纤维力学性能的力学模型,对其应用也不甚合理。本文以椰壳纤维及其管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