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我国的艾滋病防控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但经男性同性性行为传播艾滋病的形势依然严峻。尽管近年来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干预策略,但防治效果仍然不够理想。男性性行为人群是个典型的亚文化群体,其艾滋病传播不仅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更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回顾既往研究,对影响该人群艾滋病传播的社会文化因素认识不足,缺乏深入解读与分析,可能导致构建的策略缺乏文化方面的适宜性,使目标人群的可接受性降低。因此,对影响男性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高危行为的社会文化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索,才可能提出更有效的策略与措施。目的了解社会文化因素和男性性行为人群的社区亚文化对该人群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以及对艾滋病传播产生的影响。探索影响艾滋病防治服务提供的社会文化因素,并提出改进干预效果的策略建议。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于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综合考虑男性性行为人群的规模、疫情和地理分布等因素,选取中国10个城市的男性性行为人群进行面对面的个人深入访谈。此外,还组织部分现场的艾滋病防治服务提供者(主要包括调查现场提供艾滋病防治服务的工作人员和社区组织成员)进行焦点小组访谈。由调查现场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社区组织根据开放性抽样的原则招募访谈对象。访谈内容主要围绕几方面:1)社会外部文化因素对男性性行为人群性观念、性行为和艾滋病传播的影响;2)男性性行为人群的社区亚文化及其特点,以及对某些高危行为的社会文化视角解读;3)探讨影响艾滋病防治服务效果、目标人群可接受性的社会文化影响因素。访谈资料采用现场录音的方式进行采集。应用Nvivo11软件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共形成477个初始编码,40个二级编码和8个主题。结果本研究共招募个人访谈对象81人。访谈对象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5-34岁(40.7%),入圈时间多为10年或以上(59.3%),文化程度多为大专及以上学历(62.9%),职业主要为服务业(21.0%)、NGO专职/兼职(27.2%)),婚姻状况以未婚为主(70.4%),户籍地以非本地为主(83.9%) , HIV抗体状态以阴性为主(84.0%)。另外,开展焦点小组访谈8次,共计70人参加。本研究发现主要围绕5个方面:1)社会规范与社会认同一方面使男性性行为人群的隐蔽性增加,阻碍亲密关系的构建,并对自我认同产生消极影响;另一方面,社会不认同所造成的歧视使得干预服务的覆盖面受到影响,也是造成艾滋病感染者故意传播的重要诱因。2)传统文化压力下男性性行为人群的异性婚姻,使该人群成为艾滋病传播的“桥梁人群”;传统文化对男性性行为人群行为缺乏约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性行为的开放性和随意性;传统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性教育的开展。3)社会文化发展对男性性行为人群的性观念和性行为产生了巨大影响,主要体现在交友格局的陌生人化和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的改善等。4)男性性行为人群社区亚文化中忽视性健康、享乐主义、性关系的多元化与开放性等特点对艾滋病的传播造成不利影响。5)目前艾滋病防治服务提供过程中存在着与目标人群亚文化相冲突和不适应之处,影响了防治服务的效果。以“从社区中来,到社区中去”为指导思想,本研究提出了提高艾滋病防治效果的创新策略建议。结论社会文化因素对男性性行为人群的心理和行为有着重要影响,与艾滋病传播有密切关联。社会规范、社会认同、传统文化及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等社会文化因素对MSM人群亚文化有着重要的建构作用。目前MSM人群的社区亚文化存在忽视健康需求、享乐主义和性关系的多元性与开放性等不利于艾滋病防治的特点。只有结合MSM人群的亚文化构建防治策略,在社区中形成“爱己、爱他、责任”的核心价值观,引导亚文化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才能有效地减少高危行为,遏制艾滋病在MSM人群中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