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代认知革命的兴起使得具身实验研究成为学术研究中的热点。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认为身体在人们进行认知活动中有重要作用,身体不但与外界刺激的输入和输出有关,而且参与刺激信息的加工、存储和提取整个过程。关于情绪具身性的思想最早可追溯至James(1884)和Lange(1885)提出的情绪外周理论。该理论提出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这一观点。情绪外周理论是揭示身体与情绪之间密切联系的第一个理论,情绪具身性理论思想极为丰富。情绪具身观认为,个体使用相同的身体机制来知觉他人情绪以及自己体验到的同种情绪,所产生的身体变化往往也是一致的。研究者对于情绪面孔大脑单侧化的研究有史已久,他们对于大脑单侧化提出了许多模型,其中最广泛的是右脑模型和效价模型。然而国内外对情绪大脑单侧化的研究很多,但基于具身背景下对情绪大脑单侧化的研究至今还没有,本研究将具身认知和情绪大脑单侧化相结合,试图探究不同具身方式下单侧化情绪面孔的加工过程。研究一主要探讨通过面孔控制,及“咬”笔模拟微笑的正性具身和“含”笔模拟撅嘴和皱眉的负性具身,研究被试对随机呈现在视野两侧的不同类型情绪面孔(“开心”和“悲伤”)的反应正确数和识别反应时。研究二通过控制温度(低室温和高室温)来达到具身目的,以此来研究被试对随机呈现在视野两侧的不同类型情绪面孔(“开心”和“悲伤”)的反应正确数和识别反应时。研究发现:1.无论是否有具身操作,被试对“开心”情绪面孔的识别反应时快于于对“悲伤”情绪面孔识别的反应时,表明人类更趋近积极情绪,对积极情绪更敏感。2.无论是面孔控制具身还是温度具身条件下,呈现位置主效应显著,被试对呈现在左侧视野的情绪面孔识别反应时显著小于在右侧呈现的情绪面孔,表明大脑对呈现在右视野的情绪面孔加工效率更高。3.面孔控制具身条件下,正性面孔控制促进被试对正性情绪的识别,不影响被试对负性情绪的识别;负性面孔控制促进被试对负性情绪的识别,不影响被试对正性情绪的识别,表明面孔控制技术对情绪识别产生了具身效应。4.低室温(12-14℃)下被试对情绪面孔的识别反应时显著短于在高室温(22-24℃)下对情绪面孔识别的反应时。即与高室温相比,低室温下被试对情绪识别效率更高,大脑对情绪加工更快。5.根据研究一与研究二实验结果发现,被试对情绪识别反应时存在显著差异,而反应正确个数无显著差异,表明识别反应时指标更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