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先天性凝血因子X(FX)缺乏症是一种罕见的出血性疾病,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一,由凝血因子X编码基因的突变引起,导致凝血因子X凝血活性异常和严重出血倾向。因此,识别凝血因子X中的突变对于先天性凝血因子X缺乏症的诊断和未来治疗至关重要。在一有频繁出血病史的先证者家系中发现了F10基因两种新突变c.794T>C:p.Ile265Thr和c.865+5G>A:IVS7+5G>A两处突变,拟对突变对FX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先天性凝血因子X(FX)缺乏症是一种罕见的出血性疾病,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一,由凝血因子X编码基因的突变引起,导致凝血因子X凝血活性异常和严重出血倾向。因此,识别凝血因子X中的突变对于先天性凝血因子X缺乏症的诊断和未来治疗至关重要。在一有频繁出血病史的先证者家系中发现了F10基因两种新突变c.794T>C:p.Ile265Thr和c.865+5G>A:IVS7+5G>A两处突变,拟对突变对FX蛋白表达及活性等功能特点展开研究,以揭示这两种突变在先天性FX缺乏症中的致病机制。方法:采集先证者病史及家系血样和唾液样本用于家系分析,提取DNA使用Sanger测序法分析突变位点,基于凝血酶原进行FX活性测定,ELISA法用于测定血浆FX含量,质粒构建、定点突变、细胞转染表达用于探究错义突变c.794T>C:p.Ile265Thr是否影响FX的表达和分泌,突变蛋白纯化及FX多途径激活实验、凝血活性、凝血酶生成实验用于探究突变蛋白激活及促凝活性,异位转录和微基因构建用于探究剪切位点突变c.865+5G>A:IVS7+5G>A的剪切特征,危害性预测、保守性分析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用于分析突变可能的致病机制。结果:先证者家系的遗传分析确定了F10基因的两个单碱基取代变异,分别是位于催化结构域的c.794T>C:p.Ile265Thr和剪切位点的c.865+5G>A:IVS7+5G>A。先证者凝血因子X活性和抗原水平分别为正常水平的1%以下和49.7%。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分别延长至65.3秒和80.5秒。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这两种新变异具有致病性。错义突变c.794T>C的体外表达研究显示该突变不影响凝血因子X正常的合成和分泌。蝰蛇蛇毒、凝血因子VII/组织因子和凝血因子VIII/凝血因子IX对凝血因子X的激活均显示突变体FX-Ile265Thr和正常对照之间没有明显激活差异。然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凝血活性以及凝血酶生成测定结果都表明,与正常对照相比,突变体FX-Ile265Thr的促凝活性降低。微基因检测显示剪切位点突变c.865+5G>A:IVS7+5G>A不导致剪切模式异常。结论:单独携带杂合变异c.794T>C:p.Ile265Thr或c.865+5G>A:IVS7+5G>A表现出轻度FX缺乏,但两者复合杂合突变导致重度先天性FX缺乏。这两个突变的遗传分析可能有助于表征出血倾向并确认先天性FX缺乏症。体外表达和功能研究表明,突变体FX-Ile265Thr的低活性是由其酶活性降低而不是自身激活异常引起的。微基因检测帮助我们探索剪接位点突变可能的致病机制,尽管c.865+5G>A突变微基因实验结果为阴性,但遗传分析和临床表型均提示该突变影响FX的表达,这可能提示了目前的微基因检测技术的局限性,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法,更深入探究剪切位点突变以理解剪切方式的变化。
其他文献
【目的】患者爽约是医疗保健中常见的问题,对医疗机构和病人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旨在构建互联网医院中患者爽约的预测特征,并对患者爽约进行预测,以提高互联网医院效率和患者获得诊疗的机会。与目前预测患者爽约的单个算法相比,探索基于Stacking的患者爽约预测模型以期获得更好的预测性能。【方法】使用从互联网医院提取的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的皮肤科预约挂号数据,通过结合患者、医生、预约挂号等基本
[目的/意义]随着社交软件、学术社交在线社区等工具逐渐兴起,学术文献的传播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展,学术成果的受众从同行业的学者扩大到社会大众,学术成果影响力的体现形式除了被引频次之外,还包括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使用活动,例如点赞、评论、收藏等,Altmetrics应运而生。本质上,Altmetrics与被引频次都是对于学术成果影响力的计量,那么在引文中出现的“睡美人”现象,在Altmetrics中也同样存
【目的】构建高性能、高效率的在线误导性健康信息自动识别模型,是为了满足大数据发展需要,实现对隐藏在网络社交媒体中大量误导性健康信息的自动识别,可以净化网络环境,为解决“信息流行病”提供数据基础和技术支持。提出在线误导性健康信息管控策略,是为了从不同的角度为在线误导性健康信息的管控工作提供综合、有效的方案与建议,可以解决当前社会在线误导性健康信息管理上存在的痛点,推动高质量健康信息的传播,满足健康促
目的:探究二甲基甲酰胺(dimethylformamide,DMF)对小鼠卵母细胞和植入前胚胎发育的影响,以及褪黑素(melatonin,MT)能否拮抗DMF对小鼠卵母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1.采集小鼠GV期卵母细胞,将它们随机移入不同DMF浓度(10-9 g/ml,1%(v/v),2%(v/v),5%(v/v),10%(v/v))的M16培养液中和对照组(未添加DMF)的M16培养液中,经过14
【目的】“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出现创造了院外护理的全新模式,注册护士可以利用院外移动护理应用软件提供高质量和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帮助照护者和患者保持其独立性,并尽可能达到最佳的生活质量,同时减轻医院医疗压力。本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根据“互联网+护理服务”发展实际,对注册护士院外移动护理应用软件使用意愿进行研究和分析,旨在探究注册护士院外移动护理应用软件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助力“互联网+护理
第一部分UHRF1蛋白在小鼠精原干细胞中的表达与功能研究【目的】哺乳动物的精子发生和男性生育力的长期维持依赖于精原干细胞的稳态。一方面,精原干细胞作为生殖干细胞,需要像胚胎干细胞一样增殖分化,通过自我更新维持相对稳定的数量。另一方面,精原干细胞经历分化最终生成精子。然而,关于精原干细胞稳态的维持机制目前并不十分清楚。本部分研究旨在明确具有植物同源域和环指结构域的泛素样蛋白1(Ubiquitin-l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1年预后的影响因素;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以及BP神经网络构建死亡风险预测模型,检验两个模型的判别能力及预测水平,选出最优的预测模型。方法采用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选出预测因子构建BP神经模型和Cox模型(以列线图的形式呈现)。使用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Brier评分和赤池信息准则(AIC)比较两模型的预测能力,同时采用10倍交叉验证法对模型进行内部
目的:研究采用双重损伤法是否能建立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动物模型,并在动物模型中研究内皮间充质转化(endo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ndMT)是否参与IUA纤维化进程。通过动物模型及细胞实验研究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BP)对EndMT的调控关系。方法:通过机械损伤联合感染损伤来建立IUA模型。为验证EndM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适用于我国内科住院患者的出院准备服务需求预测模型,为临床医务人员识别出院准备服务高需求患者提供科学、便捷的筛查工具,以利于尽早实施出院准备服务,确保患者院后能得到持续、有效的照护。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与专题小组讨论法确定内科患者出院准备服务需求预测模型的候选预测因子,并制成出院准备服务需求预测因素调查表。采用该调查表对2021年3月~6月间武汉市某三级医院的内科住院患者进行资料
【目的】探索B细胞激活因子(B-cell activating factor,BAFF)在小鼠结肠炎模型中的表达及作用,探讨BAFF调控结肠炎的机制。【方法】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DSS)构建慢性结肠炎小鼠模型,检测血清、结肠组织中BAFF表达。BAFF中和抗体干预结肠炎小鼠模型,通过疾病活动指数、结肠长度、脾脏重量、结肠病理评分对小鼠进行炎症评估,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