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我国证券市场在股权分置改革的推动下开始了一系列转变。在这一阶段中,证监会颁布了规范上市公司证券发行制度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这也是我国首次明确对非公开发行股票(即定向增发)的条件进行的规定。如今,定向增发已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最重要的手段和方式,尤其是在2010-2012年最近这段时间,以定向增发方式再融资的企业已占到了绝大多数。通过回顾文献,笔者发现国外学者对于定向增发能否有效改善公司经营业绩有着不同看法,而通过研究分析许多国内学者也认为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在定向增发后可能发生上升或下降。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试图通过对我国2008年至2012年在沪深A股进行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以评价定向增发这种融资方式对于上市公司的财务业绩影响。本文的第一部分是对本篇文章写作思路的阐述,并分析了文章可能存在的缺陷。第二部分先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定向增发与公司业绩的研究进行综述,回顾了定向增发在我国的研究发展历程。文章的第三部分关于我国企业的定向增发展开了理论分析,比较了定向增发与其他股权融资方式的不同点,分析了现今我国上市公司普遍选择通过定向增发融资的原因,以及上市公司进行不同类型的定向增发后公司业绩可能产生的变化,并由此引出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后短期经营业绩和长期经营业绩能够改善的假设。本文的第四部分是对于前文提出假设的实证研究,使用了能够代表企业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企业定向增发前后的财务业绩进行综合评分。通过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当年、定向增发第一年到第三年与定向增发前一年的业绩得分的对照比较,笔者证实了定向增发对上市公司的短期业绩具有提升作用,对于中长期业绩则不具备显著改善作用。最后,文章的第五部分,作者总结了全文的研究结果,并试向政府提出几点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