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琴歌之审美论争研究
【摘 要】
:
明代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集大成的时代,古琴艺术在明代走向了高潮。明代也是琴歌最繁荣的时代,明代琴歌产量最大,相关文献最多,在琴歌艺术理论方面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流派。这些理论在古琴研究、琴歌研究以及审美研究等诸多领域,都存在一定的研究价值。当前关于琴歌的研究更多地集中于音乐艺术研究方面,在审美思想和艺术理论方面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空间。关于明代琴乐审美理论,存在这样一个现象:明代琴坛对于琴乐艺术是否应该有文
【机 构】
:
哈尔滨师范大学
【出 处】
:
哈尔滨师范大学
【发表日期】
:
2019年07期
其他文献
《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群经,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源头,作为群经之首的《周易》具有更尊崇的地位。学界对《周易》的研究传承千年,历久弥新。《周易》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就是“立象以尽意”,通常这种思维被认为体现在卦爻画的创作上,圣人观物取象,以作八卦。但实际上卦爻辞的创作也遵循着“立象以尽意”的创作方式,这种创作方式的表现就是大量运用象征。《周易》卦爻辞中的象征手法可以分为两种,事象和语象
学位
在传统的谚语研究中,隐喻被当做一种修辞手段。认知语言学不断的发展,隐喻也被当作一种认知手段,变成了人类体验世界的方法,成了人类的思维和生活方式,被Lakoff和Johnson视为
都梁小说主题主要体现为革命历史、青春成长和北平市井三个方面。都梁的新革命历史书写不仅对于战争的刻画比较独特,而且创造了真实的英雄人物,同时能够客观公正地还原反面人
黑塞的小说因为对个体独立人格的坚定卫护、对理想人性的执着追求而深受读者的喜爱。评论家们在从不同角度解读黑塞小说时,大多倾向于阐述黑塞创作思想的某一显著特征,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