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调肺”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医案进行挖掘分析探索多发性抽动症的基本病因病机和本次研究“调肺”治疗本病的临证辨治思路,并尝试探求本病“调肺”治疗的部分理论意义。同时,应用实验的研究方法,观察“调肺”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中药复方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探索“调肺”复方可能对多发性抽动症免疫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调肺”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医案数据挖掘研究(1)按照纳入标准,确定纳入病例,共收集多发性抽动症病例98例,110例次医案。(2)按医案临床信息采集要点,收集记录临床信息资料。(3)应用“医案采集系统”及“中医处方智能分析系统信息采集界面”,对医案信息进行录入。利用《中医主题词表》对医案信息进行标引。(4)医案由专人录入,录入人员要经过专门培训。对录入后的病例进行多次核查。随机抽取病例进行检查,以确保录入质量。(5)应用中医医案数据库系统和中医处方智能分析系统,对医案进行挖掘分析。2.“调肺”治疗多发性抽动症中药复方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环磷酰胺50 mg·kg-1腹腔注射建立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调肺”治疗多发性抽动症中药复方(3,6,12 g·kg-1)灌胃给药连续7天,用碳粒廓清法观察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耳肿增重法观察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溶血素抗体测定法观察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研究结果1.“调肺”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医案数据挖掘研究(1)利用“中医医案数据库系统”对多发性抽动症医案的研究①一般资料:多发性抽动症男性患儿比女性患儿多,男女之比为5.1:1;就诊年龄以6~15岁患儿居多,15岁后人数骤减。②多发性抽动症常见的症状体征有:红舌、脉弦滑、腻苔、眼肌抽动、喉中怪声、咽红、黄苔、眠差、鼻腔红、性急易怒、白苔、皱鼻、耸肩、手肌抽动、点头等。③医案所涉及的病因包括:内风、热痰、六淫、情志伤、风痰、外伤、食伤等,但主要以内生邪气为主。④医案涉及病位肝者为99.09%,心为13.64%,脾为4.55%,肺为3.64%。⑤医案所涉及的病机:肝风内动最显著81.82%,痰火扰心13.64%,痰火上扰13.64%,脾虚肝旺4.55%,风痰阻络0.91%。⑥医案所涉及的证候类型:肝风内动证81.82%,痰火上扰证13.64%,脾虚肝旺证4.55%。⑦医案所涉及的治疗方法以平熄内风,疏风化痰(81.82%)为主,同时应用清心安神、清热化痰、熄风涤痰、调和肝脾的方法。治法经完全分类统计后,多发性抽动症治疗以“治风”、“祛痰”为主,占所有治法的89.51%。⑧用药规律:“调肺”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用药比较集中,苍耳子、伸筋草酸枣仁、木瓜、清半夏、辛夷、玄参、板蓝根、钩藤,是“调肺”治疗多发性抽动症最常用的中药。(2)利用“中医处方智能分析系统”对多发性抽动症医案的研究①处方药物使用权重较高的中药有:酸枣仁、木瓜、伸筋草、清半夏辛夷、乌梢蛇、钩藤、白芍、蕤仁、蝉蜕、炙甘草、天麻等。②处方药物药性以平性、温性、微寒较高;110例次处方,几乎整体偏凉(95.45%)。③处方药物药味以甘、苦、辛为主④处方药物归经以归肝为主,其次肺、胃、脾、心,再一级别为肾、其他。⑤对处方功效权重计算,功效祛风、安神、清热、活络、平肝、解疮毒、熄风、明目、散结、舒筋居前10位;经筛选后的前10位功效由高到低依次为:清热、祛风、平肝、活络、散结、祛痰、熄风、舒筋、祛湿、泻火⑥对处方涉及证素进行计算,证素风邪、神不安、热、络脉阻、肝亢疮毒、热毒、筋急、目、动风居前10位;经筛选后热、风邪、肝亢、络脉阻、结、痰、动风、筋急、湿、实火居前10位。⑦处方主要适应证居前10位的由高到低依次为:肝风内动证、风湿化热证、痰热动风证、表寒里热证、热盛动风证、湿热蕴结证、风中经络证、痰热内扰证、胃肠湿热证、风热化火证。⑧对处方症状体征关注度进行计算,其中前10位症状体征中,除去主症(眼肌抽动、皱鼻、耸肩、手肌抽动)、舌(红舌、黄苔)、脉(脉弦滑),伴随症状(性急易怒、眠差),咽红的关注度较高。2.“调肺”治疗多发性抽动症中药复方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1)对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调肺”复方高剂量组、中剂量组能明显提高免疫低下小鼠的碳粒廓清指数K和吞噬指数α(P<0.01,P<0.05),提示“调肺”复方能提高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小鼠的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2)对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小鼠迟发型过敏反应(DTH)的影响“调肺”复方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可拮抗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低下小鼠耳肿胀度减轻(P<0.01,P<0.05),增强低下的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反应水平。(3)对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的影响‘调肺”复方高剂量组能提高免疫低下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P<0.05)。研究结论1.通过对医案中症状体征、病因、病位、病机、证候、治法及处方用药进行挖掘分析,客观、详细地分析总结了本病的基本病因病机,病因包括感受外邪、情志内伤、饮食因素、外伤因素、胎遗胎传及先天不足;病位主要在肝,但与肺、脾、心、肾相关;风、火、痰既是本病的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是影响疾病转归的重要因素,病程中风、火、痰相互作用导致了本病的发生或加重。2.本次研究“调肺”治疗多发性抽动症临证辨治过程中,注重肝肺并调,内外并治。“祛风、调肝、清热”是本次研究“调肺”治疗本病把握的核心,在处方用药性味归经及功效等的侧重应用上都有体现,同时又注意把握全方“祛风清热,平肝祛痰、安神”的综合作用。临证过程中也非常注意观察患儿鼻咽部的变化对本病的影响。3.肺与肝在生理病理上存在密切的联系,多发性抽动症病变核心在肝,调肺对本病同样也起到治疗作用;肺邪传肝是本病发病极为重要的潜在因素,调肺截断外邪内传的通路,对于多发性抽动症治疗具有积极意义;痰是威胁多发性抽动症的重要病邪,“调肺”可改善机体水液的代谢的异常,减少内生痰邪的产生,有利于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4.“调肺”治疗多发性抽动症中药复方通过增强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可以减少机体对链球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感染的机会,有利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稳定,从而减轻或消除抽动症状。5.“正气”可以类推为现代医学的“免疫力”,正气是决定疾病发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生成、输布运行均与肺具有密切的联系,“调肺”治疗本病同免疫调节治疗方法内涵具有部分近似性。6.本研究从医案中医临证要素出发,引入数据挖掘技术,初步探索了本病病因病机和“调肺”治疗的临证辨治思路,验证了数据挖掘的方法在中医医案研究分析中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