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番茄是世界上第一大宗蔬果,我国是番茄生产大国,每年番茄产量达1000多万吨,其中90%以上的番茄产在新疆,年产量仅次与美国、意大利位居世界第三。近年来,国内外对番茄红素的大量研究发现:番茄红素具有独特的抗氧化能力,能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使脱氧核糖核酸及基因免遭破坏,阻止癌变进程。但由于结构的高度不饱和,番茄红素对光照、氧气、湿度等环境因素十分敏感。若将其微胶囊化,不但可以提高保存稳定性,而且可以显著改善生物利用度。超声手段结合乳化溶剂挥发法作为新型的微胶囊化加工方法,不但能使物料分散更精细,而且具有快速、高效、环保等优势。本文以番茄红素为研究材料,利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将番茄红素进行微胶囊化,研究了两种处方含量的番茄红素微胶囊,对制备过程中的各个因素进行考察优化,并对优化后处方的微胶囊进行了性状及生物利用度考察。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番茄红素微胶囊。以包封率为指标考察微胶囊优化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条件实验得到合适的单硬脂酸甘油酯、表面活性剂用量,混合搅拌时间,超声时间及功率。使用Plackett-Burman法,中心复合设计优化法对上述6个影响包封率的因素进行筛选,并对其中影响最为明显的因素进行优化,考察结果如下:注射剂处方优化后工艺为:5.00 mL乙酸乙酯溶解0.55 g单硬脂酸甘油酯,溶解充分后加入0.02 g番茄红素作为有机相;用100.0 mL蒸馏水溶解0.60 g表面活性剂F68作为水相;60℃水浴搅拌下将油相逐滴滴加到水相中,高速搅拌混合5 min,380 W功率下冰浴超声20min,最后转移至250 mL犁形烧瓶50℃水浴温度200 hPa压强旋转蒸发5min除尽有机相即得产品,产品包封率61.59%。口服剂处方优化后工艺为:5.00 mL乙酸乙酯溶解0.04 g单硬脂酸甘油酯,溶解充分后加入0.02 g番茄红素作为有机相;100.0 mL用蒸馏水溶解的0.04 g表面活性剂溶液作为水相;60℃水浴搅拌下将油相逐滴滴加到水相中,高速搅拌混合5.5 min,836 W功率下冰浴超声20min,最后转移至250 mL犁形烧瓶50℃水浴温度200 hPa压强旋转蒸发5 min除尽有机相即得产品,产品包封率56.32%。2.为方便制备的番茄红素微胶囊保存、运输及应用,对微胶囊纳米悬浮液进行真空冷冻干燥,比较了多种冻干保护剂对微胶囊的保护作用。通过对冻干后外观、复溶时间及冻干粉的保存稳定性进行筛选。使用5%甘露醇为保护剂能对番茄红素纳米微囊起到最佳的保护效果,冻干微囊呈饼状,表面较光滑,疏松,复溶粒径0.80±0.30μm。4℃下冻干微囊1个月内含量保持96.05%,两个月时仍保持88.10%含量。同等条件下,番茄红素含量仅保留7.14%。红外光谱及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本实验制备的番茄红素微胶囊被很好的包囊于囊材之中,与原料相比,具有一定湿度,空气及光照耐受性。3.经加工后的蕃茄红素微胶囊有较好的增溶能力,生物利用度大大提高。本实验运用大鼠小肠单向灌流模型,采用分光光度法法对蕃茄红素微胶囊浓度进行检测,依据其在大鼠小肠段中的减少来评价体内吸收情况。蕃茄红素微胶囊平均粒径为1.333μm,在整个小肠的吸收常数Ka为(0.39±0.08)h-1,蕃茄红素胶束溶液的吸收速率常数为(0.28±0.03)h-1。微胶囊化后蕃茄红素在小肠的吸收率提高,吸收呈一级动力学,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吸收呈的剂量依赖性。雌雄个体对比表明,雌性个体的吸收速率常数及累积吸收百分数均高于雄性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