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创作与艺术教育的关系 ——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为例

来源 :湖北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deart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没有艺术的民族和社会是不可思议的,正如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健全的教育一样。当下的艺术教育不仅仅是技艺的培养,更加注重艺术创作中对于受教者的思维、创造、实践等能力的启发。回顾艺术史,艺术教育与艺术创作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但在不同时期表现各异。西方艺术的大发展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也是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艺术与医学、文学、哲学交织融合;艺术教育模式从作坊向学院过渡;艺术创作主体逐渐转变为受到社会尊重的群体;艺术教育培养的是具有专业素养的艺术家,而不是匠人;艺术创作得到了极大的自由。这满是荆棘的道路,在文艺复兴时期开出了最灿烂的花。文艺复兴最早发生在意大利,艺术教育的发展极具代表性。随着人文主义教育的深入,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创作中可以看出,这时期的艺术作品一改中世纪的程式化与平面化,画面的空间感增强。艺术创作不在局限在宗教题材,多元题材的出现。艺术理论与教育理念、艺术流派,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都得到了新的发展。本文选择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来厘清艺术创作与艺术教育的关系。基于这时期这地域艺术教育的发展,是西方艺术教育史上重要的节点。从艺术教育的视角切入,分析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成就,更深入地了解意大利文艺复兴在艺术教育史上的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传统南通蓝印花布取色天然,结实耐用,质朴典雅,在民间流传甚广,被百姓用以裁制被面、门帘、台布、头巾、服装等等生活用品。如今,随着机械化量产技术的发展,依赖手工印染的传统南通蓝印花布产业受到了冲击,逐渐退出了常见日用品的舞台。虽然生存环境不佳,但当代的传承人们仍在积极探寻南通蓝印花布的现代化发展路线。近年来“非遗”衍生产品产业兴起,为南通蓝印花布带来了新的生机。衍生产品的开发,是“非遗”生产性保护的
学位
变体画创作是美术史上最常见的学习、借鉴和创新的艺术媒介,它并不仅仅是指对前辈或成熟画作的临摹和模仿,还指对相似的创作主题和作品内容的进一步探讨。《宫娥》这幅画作提供了一个让所有观察者都能够以不同的视角和方式与画作进行互动的平台,画家委拉斯开兹在画中留下的楔子,引发了反复的猜想。《宫娥》系列的变体画是对传统的突破,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概念上,这一创新激发了毕加索的灵感。这种现实与幻想之间复杂的关系是
学位
学位
本文以明代闵齐伋刊《会真图》为研究对象。本文两条研究思路,首先对《会真图》的基本情况做出介绍。第一章对德藏本《会真图》背后的基本概况进行概述。以湖州为例,介绍参与《会真图》版画创作的群体和《会真图》受众群体的基本情况,根据这些基本情况分析作品所选择题材与装帧的优势。第二条思路回归到图像本身,第二章关于《会真图》的艺术表现,第三章关注《会真图》图像中的隐喻及其美感。第二章首先对图像整体的独立艺术价值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佛教艺术传入中国大约自公元—世纪开始,其后中国出现了一门以佛教造像为主要元素的艺术学科。经过漫长的历史,佛教艺术逐渐出现了本土艺术的特征。本文的观察对象是佛首造像,研究重点在于南北朝时期佛教汉化问题。经过多方面的资料收集,笔者将文章的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为佛首的艺术特征,主要是关于相好的造像规范问题,并以龙门石窟古阳洞、宾阳洞,永宁寺出土塑像中的佛首案例进行论述;第二章为南北朝时期佛首汉化的造
学位
本课题旨在通过鉴赏明代园林题材的瓷器绘画作品,分析明代瓷器装饰上园林题材的形成原因、表现形式、题材类型及艺术风格,从而深入剖析其中的精神气韵与文化内涵,进而思考明代瓷器装饰上的园林题材,对当代陶瓷艺术创作,以及各类装饰设计的影响与启发。论文具体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1.明代瓷器装饰上园林题材的形成原因;2.明代瓷器装饰上园林题材的艺术表现;3.明代瓷器装饰上园林题材的现实思考。
学位
丝网版画作为版画中的一个版种来说,虽然它的历史还没有满一百年,但是它的发展速度却很快。丝网版画和其他版种一样需要严谨的态度印制,所以在印制过程中,讲究对版精确,这也是对版画创作者的基本技法要求。在实际的版画制作过程中,“错版”是不可避免会出现的问题,它可能会破坏画面,和版画创作者预期的画面有偏差。这时候“错版”对于创作者来说就是一个严重的技法失误。但是,当我们把问题反过来思考的时候,利用“错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