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划桨是龙舟运动的重要核心技术,对优秀龙舟运动员划桨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能够揭示划桨技术动作结构的规律,了解划桨技术的整体框架,找到龙舟运动划桨技术的关键环节,从而对划桨技术进行科学的诊断,探索合理和最佳的动作技术方案,为个体化及整体的技术教学与训练提供科学的参考。本次研究运用三维摄影测量方法对东北电力大学男子龙舟运动员龙舟测功仪进行定点定焦拍摄,以立体三维框架进行标定,运用美国The APAS System三维解析系统对划桨技术的运动学参数进行解析,研究数据指出:从划桨节奏看,优秀男子龙舟运动员划桨节奏的掌握有着明显的差异,合理的划桨节奏是:20%的拉桨前段;32%的拉桨后段;48%的回桨阶段。从桨角特征看,插桨时,髋关节在30°左右为宜,肩关节角度在120°到130°之间为宜,拉桨手肘关节角度在165°±10°之间为宜,同时压桨手肘关节角度处于125°到145°之间能有效的固定桨杆。出桨时,髋关节要控制在84°左右,身体后拉幅度不要太大。出桨瞬间拉桨手臂的肘关节角度要控制在70°到90°之间。从动作环节特征看,拉桨手上肢环节活动的顺序是:左肩关节、左肘关节。从关节轨迹看,拉桨手要水平后拉,此时的分力最少。当拉到垂直点时,压桨手要顺桨的走势向后随压。出桨、回桨阶段,压桨手要略微向船舱里面倾斜,顺势回桨。对教学训练的建议:注意插桨——拉桨的衔接。在拉桨过程中应注意拉桨手肩关节、肘关节的发力顺序,巩固“以腰带肩、肩带手臂”的拉桨技术,保持身体重心的稳定性。拉桨后段的动作要充分,出桨要麻利。在平时的体能、技能训练中加强腰腹、肩关节肌肉的训练,提高髋、膝关节周围肌肉群柔韧及力量,从而提高转体角速度及手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