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葫芦(Cucurbita pepo L.)是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的瓜类蔬菜,我国的栽培面积及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西葫芦产量高,易于管理,具有较好的种植效益,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作物。但西葫芦生产中常常受到病毒病的危害,造成严重的产量与经济损失。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病(ZYMV)是侵染西葫芦等葫芦科作物的主要病害之一,西葫芦植株感染ZYMV后表现为植株矮小、花叶、叶片畸形、果实变色、果肉苦涩僵硬,失去商品与食用价值,轻则减产,重则绝产,给种植农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栽培抗病品种是减小生产风险,降低损失的最有效途径,但国内抗病育种技术落后,育种效率低,导致抗病毒病的品种较少,难以满足生产需求。本研究通过建立西葫芦ZYMV病毒病的苗期接种精准抗性鉴定技术,筛查收集种质材料,获得高抗种质,并利用高抗与高感自交系配制六世代群体,以揭示西葫芦ZYMV病毒病的抗性遗传规律,开发获得与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建立高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病育种技术平台,应用于西葫芦抗病种质创制及抗病新品种选育。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西葫芦材料“08-1”的ZYMV抗性由一对显性抗病基因控制利用建立的西葫芦ZYMV病毒病苗期接种精准抗病评价技术体系,对收集的207份西葫芦种质材料及主栽品种进行了抗性鉴定,获得高抗ZYMV病毒病材料14份。其中,自交系“08-1”表现为高度抗病,接种ZYMV病毒病后与未接种对照植株无明显差异。利用“08-1”与和高感自交系“纤一白12”配制六世代群体,并对群体单株进行了抗性鉴定。结果F1植株均表现为抗病;F2群体中,抗病与感病植株的分离比例符合3:1;BC1P1(F1×08-1)群体均表现抗病,而BC1P2(F1×纤12)群体中,抗病与感病植株的分离比例符合1:1。表明自交系“08-1”的ZYMV抗性性状由一对显性抗病基因控制。2.将ZYMV抗病基因定位在673 Kb的区间内,获得与ZYMV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在西葫芦20条染色体上合成均匀分布的SSR标记1500对,经试验,其中953对可以有效扩增。利用这953对标记在抗、感亲本间进行多态性标记筛查,获得稳定扩增的多态性标记179对。利用多态性标记结合集群分离分析法(BSA),筛查与ZYMV抗性连锁的分子标记,获得5个与抗病基因CpZYMV连锁的SSR标记,其中SSR103与抗病基因CpZYMV连锁最为紧密,遗传距离仅为0.7 cM,抗病基因另一侧的标记SSR46,遗传距离1.1 cM。进一步利用双亲重测序,在上述两个标记间开发新的InDel标记,缩小目标基因候选区间,最终将抗病基因CpZYMV定位在InDel标记7716与8214之间。该区间包含673 Kb。根据西葫芦基因组注释信息,该候选区域包含40个候选基因。3.高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平台建设与抗病育种在抗病基因候选区域内合成稳定扩增、多态性好的分子标记ID8013,利用该标记对抗病回交转育的西葫芦植株进行检测选择,在苗期淘汰不含有抗病基因的单株。2018年以来,对27000余株西葫芦抗病转育后代植株进行了检测,部分检测单株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分子标记对抗病单株的检测准确率可达到99%以上。该技术平台的建立为抗病种质创制及抗病新品种快速选育提供了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