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和残茬处理对稻田生长季温室气体排放及碳足迹影响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asd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作和残茬处理是我国东北单季稻作区农田管理的重要环节,以翻耕和残茬离田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农业管理被广泛应用。然而,保护性耕作作为传统农业管理的延伸,其特点是免耕或少耕与残茬还田相结合,目前已经在包括稻田在内的主要作物种植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稻田是农田温室气体(CO2、CH4、N2O)的重要排放源之一,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位置。东北黑土区作为我国典型的单季稻作区,其冬季寒冷干燥,持续时间较长,黑土层有机质含量高,农田管理和种植制度都与南方稻作区有很大差异。针对东北稻作区的特点,稻田管理涉及不同的耕作制度。与旱田相比,水稻秸秆残茬处理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不同的耕作和残茬处理个体及二者的交互作用通过影响稻田土壤的理化及生物学性状,引起了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和碳足迹的变化。目前鲜有以黑土区单季水稻为研究对象,探究耕作或残茬处理对稻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影响机制的研究,也少有评估耕作与残茬处理互作对黑土稻作区全球增温潜势(GWP)或碳足迹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不同耕作和残茬处理对东北单季稻作区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并评估不同处理下的GWP和碳足迹,对该内容的补充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我国东北单季黑土稻作区为研究背景,以东北典型单季粳稻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秋季开始在吉林省三个试验地分别建立了连续6年的常规耕作残茬还田(CTM)、常规耕作残茬离田(CT)、少耕残茬还田(RTM)和少耕残茬离田(RT)四种处理。于2020年基于田间原位试验,监测并探究了四种处理下的稻田生长季土壤呼吸(SR,即CO2排放)、CH4和N2O排放特征。通过田间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测定并分析了不同处理下的土壤理化和生物参数的变化。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获得了耕作、残茬处理和二者的交互作用对温室气体排放和相关土壤参数的影响程度。通过冗余分析(RDA)检验了温室气体排放与土壤参数的复杂联系。利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分析获取了本研究涉及的所有参数间的相关性。通过以上方法,解析了稻田生长季温室气体排放及影响因子对不同处理的响应机制。利用全球增温潜势(GWP)统一衡量了三种温室气体排放对温室效应的影响程度,进一步阐述了CT处理的GWP最低的原因。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法定量评估了四种处理下的水稻生产全周期过程的单位产量碳足迹,明确了CTM处理是最佳的降低东北稻作区单位产量碳足迹的耕作和残茬处理方式。具体研究结论如下:(1)四种处理在稻田生长季的SR存在显著差异(pRT>CT。与其他三种处理相比,CT处理观察到最低的产甲烷菌丰度、产甲烷菌与甲烷氧化菌丰度比。在所有处理中,CT处理的NH4+-N含量和土壤酶活性最低,NO3--N含量最高。RDA表明,累积CH4随产甲烷菌丰度、产甲烷菌与甲烷氧化菌丰度比的增加而增加。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累积CH4与土壤酶(脱氢酶、荧光素二乙酸酯、β-葡萄糖苷酶和脲酶)活性、NH4+-N含量呈正相关,与NO3--N含量呈负相关。总体来看,CT处理改变了与产甲烷菌相关的参数,这些参数变化导致了产甲烷菌丰度的降低,这是CT处理累积CH4最低的主要原因。综合分析表明,CT是最有效降低稻田生长季CH4排放的处理。(3)RTM、CTM、RT和CT处理的累积N2O依次递增,彼此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累积N2O受到耕作、残茬处理和二者交互作用的极显著影响(p<0.05)。RTM处理观察到最低的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土壤含砂量和NO3--N含量,最高的SOC和NH4+-N含量。研究表明,土壤含砂量越多,Eh值则增加。RDA表明,累积N2O与Eh值和土壤含砂量显著正相关(p<0.05)。稻田淹水环境下N2O的排放主要来源于反硝化作用,累积N2O随着反硝化作用底物NO3--N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与SOC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RTM较高的SOC含量导致可利用碳氮被微生物固定,表现为NO3--N含量降低,反硝化作用的底物缺乏。因此,RTM处理减少了N2O的产生,是能够减少稻田生长季N2O排放量的最佳处理方式。(4)三个试验地的GWP总量在5.70×10~5~8.27×10~5 kg CO2-eq/ha之间,各试验地不同处理之间的GWP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均体现为残茬还田处理的GWP显著高于残茬离田处理,少耕处理的GWP显著高于(p<0.05)常规耕作处理。各个处理的CO2和CH4排放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率最大,分别达到42.54%~55.56%和42.69%~56.57%,N2O排放的占比仅为0.46%~1.09%。常规耕作残茬离田处理最低的累积SR和累积CH4,是造成CT处理GWP最低的主要原因。因此,降低稻田生长季直接产生的CO2和CH4排放量是减缓温室效应的关键。(5)三个试验地的单位产量碳足迹范围为2.99~4.15 kg CO2-eq/kg籽粒产量,其中,各处理的CH4排放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对碳足迹的贡献率最高,高达83.50%以上。RTM处理的水稻产量分别高于RT和CT处理、低于CTM处理,鉴于RTM处理的累积CH4显著高于(p<0.05)CTM、RT和CT处理,导致RTM处理的碳足迹明显高于(p<0.05)其他三种处理。虽然CT处理的累积CH4显著低于其他三种处理,但其碳足迹大于CTM处理,主要原因在于四种处理中CT处理的水稻产量和耕层SOC储量(ΔCSOC)显著低于(p<0.05)其他三种处理。四种处理中,CTM处理的间接碳足迹虽然最高,但其低于RTM处理的直接碳足迹、高于RT和CT处理的耕层SOC固存量,以及高于其他处理的水稻产量,综合导致了CTM处理的单位产量碳足迹最低。因此,在水稻的整个生产过程中,CTM处理的单位产量碳成本最低。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不同耕作和残茬处理下的稻田生长季SR与CO2排放影响因子的相互作用关系,阐明了耕作与残茬处理个体及二者交互作用对CH4排放和相关因素的作用机理;分析了N2O排放特征和影响因子对不同处理的响应机制;评估了不同处理下三种温室气体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程度;进一步明确了整个水稻生产过程中常规耕作残茬还田(CTM)处理是最有利于降低东北稻作区碳足迹的处理方式,为我国黑土区和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解决全球气候问题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索每种免疫细胞亚型与胰腺癌发展和临床数据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采用单细胞类型分析方法(CIBERSORT),评价胰腺癌及相应配对的正常样本中22种免疫细胞亚型的相对比例及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免疫细胞浸润与肿瘤病理分级及患者总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在胰腺癌免疫细胞变化中,记忆B细胞的比例较正常组织减少,M0型巨噬细胞的比例增加(P<0.05)。在免疫细胞的相关性分析中,M2型巨噬细胞
3.21东航空难事件发生后,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能够科学研判网络舆情发展趋势、精准回应网上负面舆论,积极引导公众的消极情绪,为我军处置突发事件涉军网络舆情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价值。本文对东航空难事件网络舆情进行分析,提出对我军处置突发事件涉军网络舆情的6点启示。
微课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中的运用可以打破传统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拓展学生的知识积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随时随地开展学习。微课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中的运用还可以使教师获取更多优秀的教学资源,为构建高效的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所以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要积极地运用微课对学习的有利因素,主动搭建微课平台,为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报纸
“英雄千万个,花开千万朵,头名状元选的是哪个?工人选的谁呀?选的赵占魁呀。农民选了谁?选的吴满有。学那英雄生产更加油呀,再呀再加劲儿,边区建设更加美!更呀更加美。”这是诗人贺敬之于1943年10月创作的歌词《赶骡马会》的第二曲,描写的是当年陕甘宁边区推选、学习劳动英雄的情景。
期刊
当下,中国部分青年导演在电影创作中坚守现实主义,表现最真实的人物与最自然的环境。其中,李睿珺无疑是当下青年导演中最朴实的代表之一。他以“诗人”的心态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在“土地三部曲”中,李睿珺善于利用长镜头表现画面,以富有诗意的影像表现乡土环境,并赋予现实生活中各种物象以丰富含义。李睿珺影片中更多体现对儿童和老人的人文关怀,关注他们的内心。导演善于淡化人物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呈现最真实的现
目的:探讨国内中医相关体质干预临床试验文献研究情况及研究热点。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数据库(VIP),应用Note Express 3.2.0软件结合人工阅读的方式筛选检索获得文献,分别从文献发表时间、核心作者、期刊分布、关键词高频分布、项目基金分布、研究方法、干预措施、受试人群、样本量、结果指标分析等方面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
[研究目的]政府在面对突发事件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话语表达以对事态进行引导已经成为常态,因而有必要对政府的网络话语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根据框架理论,以不同时间发生的两起特大安全事故为例,通过对政务微博与政府网站文本进行编码与统计,分析了政府网络话语的特征。[研究结论]研究发现:在政府网络话语的表达中,框架运用程度自高而低依次为对策框架、情感框架、事故框架与归因问责框架。通过相应的框架运用,政府力图
六大机制环环相扣、相辅相成,激发企业内在动力,推动深投控向国际一流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迈进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投控”)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以科技金融、科技园区、科技产业为主业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期刊
当前,国际大宗商品市场运行环境复杂多变。受美欧货币政策收紧、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升温等因素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正在构筑“阶段性”顶部。但能源粮食领域仍面临极端天气、地缘政治冲突、贸易保护等风险,需防范其价格出现“脉冲式”上涨。建议进一步加强监测分析预警,持续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为经济持续回稳向好营造良好价格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