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南山区地形复杂,山高谷深,通达性差,边远性、封闭性和边缘性特征十分明显,对山区聚落格局的形成与演变制约明显,已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安全关注的重点。随着山区人口的急剧增加,以及外部社会对山区资源的巨大需求而产生的高强度开发,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不断增加,环境与灾害问题日益突出,山区聚落宜居性发生重大改变,诸多山区聚落的分布与规模已不能适应当今生产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提高的要求。
三峡库区聚落宜居性研究,是对三峡区域转型期人居环境建设的尝试性探索。本论文从聚落宜居性的人地系统内部不同要素的相互作用分析着手,在构建山区聚落宜居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评价三峡库区山区聚落的宜居性,系统深入研究三峡库区山区聚落宜居性空间差异及其宜居性优化建设,以期为三峡库区山区聚落的宜居性重构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依据。
论文的基本框架可以分为四大部分共计八章内容,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为全文的引子,包括第一、二章。主要内容为:(1)概述了本研究的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提出了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科学问题与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等;(2)评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发展动态。
第二部分,为全文的主体部分,由三、四、五、六、七章构成。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山区聚落宜居性评价体系
基于山区聚落宜居性内涵的认识,阐述山区聚落宜居性的判别条件。对研究区聚落的自然、经济、社会等系统进行综合分析,建立山区聚落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山区聚落宜居性评价模型。
(2)三峡库区聚落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在三峡库区空间数据挖掘工作的基础上,以GIS缓冲区分析为基础,采用渐变尺度的空间结构度量方法(VariableClumpingMethod,VCM),建立三峡库区山区聚落空间聚集的“VCM”曲线,定量分析研究区山区聚落的空间聚集特征。利用GIS缓冲区分析功能,定量化分析聚落与海拔高度、坡度、道路网、河网距离、耕地等之间的相关关系及空间分布特征。
(3)三峡库区山区聚落的宜居性评价
将生态位宜居度理论引入山区聚落宜居性评价中,从自然生态位、经济生态位、社会生态位3个维度出发,将反映现实生态位与最佳生态位之间耦合度的21个宜居性评价指标应用于生态位宜居度模型,综合评价三峡库区(重庆段)15个地级市的聚落宜居性。
(4)三峡库区山区聚落的宜居性空间差异分析
在三峡库区山区聚落宜居性评价的基础上,应用探索式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分析三峡库区山区聚落宜居性的空间差异。并在三峡库区山区聚落分类的基础上,开展基于地貌单元的聚落宜居性空间差异分析。
第三部分即第八章,为三峡库区典型聚落的宜居性优化建设部分。根据三峡库区山区聚落宜居性优化建设目标和原则,在综合分析三峡库区空间结构现状及现存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找出影响三峡库区山区聚落宜居性的关键因子。结合三峡库区山区聚落空间分布特征以及聚落宜居性空间差异分析,进行三峡库区聚落宜居性空间结构优化模式研究。
第四部分为第九章,为全文的结论与讨论部分。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归纳了本文的主要结论,揭示了本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并对进一步的研究展开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