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运用临床科研方法学及数理统计分析方法,采用标准化的NPQ颈痛量表评分、神经根型颈椎病的20分法量表、MOS SF-36量表等量表及指标来开展临床疗效评价,观察火针结合中药疗法治疗(风寒湿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并客观评价火针结合中药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肩部疼痛、肢体麻木及生存质量的影响,以求科学地评价火针结合中药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建立一套规范的、临床疗效确切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火针结合中药的治疗方案,为火针结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有力的科学证据。方法:本研究严格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纳入90例合格受试者,确定纳入后,按筛选进入的顺序逐个对合格受试者编号1-90,操作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生成90个随机数字,得出分组结果,1-30为A组,31-60为B组,61-90为C组,然后由研究人员制成制成随机分配卡片,加信封密封,信封序号与卡片序号相同。合格病例进入试验时,按其进入的先后次序,拆开号码相同的信封,按信封内卡片规定的分组进行治疗。A组:采用火针结合中药治疗。中药治疗:中药内服治疗,拟用桂枝加葛根汤,方药组成:桂枝10g、芍药20g、生姜10g、大枣3枚、炙甘草6g、葛根30g。煎服方法:将全部药物放入药煲后,加水500ml,武火烧开后,文火煎熬至约250ml,一次温服。疗程:每日]次,7天为一疗程。火针点刺:取颈三针穴(天柱穴、颈百劳穴、大杼穴,均双侧)、阿是穴。疗程:7天为一个疗程,分别于每个疗程的第1天、第3天、第5天进行1次,2个疗程共行火针点刺6次。B组:采用单纯火针治疗,(具体取穴、操作、针具、疗程)同A组中的火针治疗方法。C组:采用中药内服治疗,(具体方药组成、服用方法)同A组中的中药内服治疗方法。本研究在治疗前后对受试者分别采用NPQ颈痛量表评分、神经根型颈椎病的20分法量表、MOS SF-36量表等量表及指标来开展评价,对A、B、C三组均进行治疗自身对照以及组间对照。结果:(1).共完成病例90例,其中A组30例,B组30例,C组30例,无脱落病例。三组患者基线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临床疗效:A组30例中,治愈3例,显效17,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B组30例中,治愈1例,显效13,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C组30例中,治愈1例,显效12,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3%。三组疗效差异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火针结合中药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火针疗法、单纯中药疗法。(3).三组治疗两个疗程后NPQ测量值均较治疗前不同程度下降(P<0.01),三组间治疗后评分比较,A组优于B组,A组优于C组(P<0.05)。(4).三组治疗两个疗程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20分法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提高(P<0.05),三组间治疗后评分比较,A组优于B组,A组优于C组(P<0.05)。(5).三组治疗两个疗程后MOS 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升,三组间治疗后评分比较,A组优于B组,A组优于C组(P<0.05)。结论:火针结合中药疗法、单纯火针疗法及单纯中药疗法均能有效改善(风寒湿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肩疼痛、肢体麻木、生存质量等情况,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可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减轻患者颈肩部疼痛、肢体麻木,改善其生活质量,均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且火针结合中药疗法优于单纯的火针疗法、单纯的中药内服疗法,值得临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