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主要是利用能谱CT碘基图及其碘基物质的精确测量对肺癌组织血管微环境以及癌周肺组织血流灌注环境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其一,是对肺癌周围肺组织血流灌注特点进行定量研究,并分析影响癌周肺灌注的相关因素;其二,是对晚期肺癌化疗用药后肿瘤内部的血流微环境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监测,探索碘基物质变化在肺癌化疗疗效评价中的初步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1)第一部分资料选取临床资料完整、经病理证实的58例肺癌患者(中央型肺癌21例,周围型肺癌37例)行能谱CT平扫及增强扫描,三期增强扫描时间分别为25s、55s和140s。平扫轴位纵隔窗图上测量肿瘤最大直径,动脉期碘基图上分别测量肺癌组织、癌周3cm范围内肺组织、健侧对应区域肺组织的碘基值。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就所有病例、中央型肺癌组及周围型肺癌组分别分析癌周肺组织与健侧肺组织碘基值的差异性,分析中央型与周围型肺癌组之间癌周肺组织碘基值的差异性,分析癌周肺组织碘基值与肿瘤大小、癌周肺组织碘基值与肿瘤组织碘基值、肿瘤组织碘基值与肿瘤大小的相关性。(2)第二部分资料选取收住肿瘤内科进行多次化疗并能够规律、按时随访复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例,每例患者均在化疗前进行能谱CT增强扫描,并在化疗后用能谱CT增强扫描进行多次复查,复查间隔时间为34~165天,中位间隔时间为47天。具体扫描条件同第一部分。平扫轴位纵隔窗图上测量肿瘤最大直径。选择静脉期碘基图,于肺癌最大层面上,在肿瘤边缘划3个大小一致、面积约50mm2的感兴趣区,测量相应碘基值,计算平均碘基值。将化疗期间每相邻两次复查的数据资料作为一对,计算化疗后前肺癌病灶的直径变化情况,化疗后、前的碘基值差及碘基值比(碘基值比=碘基值差/前次复查碘基值×100%)。根据RECIST1.1标准进行肿瘤疗效评价,其中有效组包括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 PR)和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 SD),无效组为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 PD)。参考Choi标准来定义碘基值的变化:碘基值降低≥15%评价为PR,碘基值增高≥15%评价为PD,碘基值变化介于两者之间评价为SD。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有效组与无效组在化疗后、前的碘基值差的差异性;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比较有效组与无效组在化疗后、前的碘基值比的差异性;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有效组、无效组在化疗后、前的平均碘基值的差异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碘基值差、碘基值比与RECIST1.1标准(本次、下次评价结果)的相关性。结果:(1)所有病例中,癌周肺组织碘基值(10.26±5.96100ug/cm3)与健侧肺组织碘基值(14.23±6.86100ug/cm3)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2,P=0.00);中央型肺癌组,癌周肺组织碘基值(8.31±3.83100ug/cm3)与健侧肺组织碘基值(12.83±5.43100ug/cm3)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4,P=0.00);周围型肺癌组,癌周肺组织碘基值(11.36±6.69100ug/cm3)与健侧肺组织碘基值(15.03±7.50100ug/cm3)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3,P=0.00)。(2)癌周肺组织碘基值在中央型(8.31±3.83100ug/cm3)和周围型(11.36±6.69100ug/cm3)肺癌之间有统计学差异(t=-2.21,P=0.03)。(3)癌周肺组织碘基值与肿瘤大小、癌周肺组织碘基值与肿瘤组织碘基值、肿瘤组织碘基值与肿瘤大小之间存在相关性(r=-0.34,P=0.01;r=0.49,P=0.00;r=-0.38,P=0.00)。(4)12例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共随访38次,其中能谱CT扫描33次,5例患者末次随访采用传统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扫描。以RECIST1.1形态学标准为准则,整体疗效评价结果为:PR组3对,SD组11对,PD组12对,其中,每一次化疗前后均有完整的能谱CT扫描的疗效评价结果为:PR组3对,SD组10对,PD组8对;有效组13对,无效组8对。(5)化疗前平均碘基值、化疗后平均碘基值在有效组与无效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t=0.62,P=0.54;t=-1.01,P=0.33;P>0.05);而化疗后、前碘基值差,有效组显著低于无效组(-0.64±3.60100ug/cm3,3.98±5.71100ug/cm3,P=0.03,P<0.05),并且,两者间的碘基值比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4,P<0.05)。(6)有效组中,化疗前与化疗后的平均碘基值没有统计学差异(t=0.64,P=0.53),而无效组中,化疗后的平均碘基值较化疗前的平均碘基值有增高趋势(t=-1.92,P=0.09)。(7)碘基值差及碘基值比与本次RECIST1.1标准疗效评价结果均没有相关性(r=0.36,P=0.11;r=0.36,P=0.11;P>0.05),但是与下次RECIST1.1标准疗效评价结果均呈显著正相关(r=0.98,P=0.00;r=0.98,P=0.00;P<0.05)。(8)以RECIST1.1标准为参考,碘基值标准的疗效评价结果显示:有效组38.46%(5/13)符合,30.77%(4/13)高估,30.77%(4/13)低估;无效组50%(4/8)符合,50%(4/8)低估。在有效组碘基值高估的4次疗效评价中,当碘基值评价为PD时,该患者下次复查时RECIST1.1标准的评价结果均为PD。在碘基值低估的8次疗效评价中,当RECIST1.1标准评价PD时,尽管碘基值评价为SD,下次复查RECIST1.1标准评价结果仍为PD。结论:(1)能谱CT碘基物质分析能够定量评价肺血流量及肺癌导致的癌周肺组织血流状态的变化,并且观测到癌周肺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低灌注状态,这可能为肺癌的手术术式选择及放疗范围制定提供一定的补充信息。(2)能谱CT碘基物质分析能够定量监测肺癌化疗过程中肿瘤内部血流微环境的变化情况,对RECIST1.1单一形态学标准进行补充,观察到肺癌化疗后肿瘤内部血流微环境变化的多样性,化疗后前碘基值差可以作为判断肿瘤疗效评价的较好指标。在形态学评价相对稳定或好转的情况下,碘基值的显著升高可能预示肺癌的进展,需要进行疗效预判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