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梳理和总结了建国前、建国后以及对外汉语教学界汉语语法学家们对转折复句的界定和内部分类、表达功能和标记词语。在此基础上,采用调查分析的方法,收集了30余个关于转折复句的病句,并对不同学习阶段的43名留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得到相关病句137个。在探讨病句成因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外国留学生学习转折复句的过程中,主要存在遗漏、误加、误代和错序这四种类型的偏误。产生这类问题的原因之一在于传统汉语语法体系的二分法或平行并列法对复句系统的划分过于细化和繁琐,导致很多问题不能妥善地处理。因此,笔者决定重新构建复句的分类系统,摒弃以往的二分法或平行并列法,而采用三分法将复句系统划分为并列、因果、转折三大块,并采用语义分析法、语料查阅法和调查研究法对转折复句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笔者认为:转折复句是表示转折语义关系的各类复句的统称,它强调的是前后分句的对立对比矛盾,其逻辑基础是事物间的矛盾,基本的表达形式为“P,but Q”。转折复句以“但是”类转折词语为标志。同时,列举了归属于转折复句的所有形式标记,补充说明了采用三分法给复句进行分类的根据所在。在此基础上,笔者对转折复句内部进行了详尽的划分。分类的基本原则是从语义关系出发,用标记控制;分类的着眼点在于转折之后造成的结果。因此,从结果类型上把转折复句分为:逆转结果类、虚拟结果类、意外结果类和固定结果类,其中固定结果类又包括两种:极端条件类和任意条件类。这四类转折复句在语用上的表达功能分别为:对比强调,突出重心;虚拟推论,验证事实;推翻预测,出乎意料;收拢前文,聚焦重心。在对转折复句进行了本体研究后,笔者考察了一套目前较有代表性的对外汉语教材——《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对转折复句的处理办法,指出了这套教材在处理转折复句这一语法项目上的优劣之处,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建议:在构建完善的转折复句教学体系时,教材编写要建立合理的教学梯度;课堂教学要重视句型教学;操练要重视语用功能,加强语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