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纯度植酸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来源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dospark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酸又称肌醇六磷酸,广泛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以豆类和谷类的种子中含量较高,平均可达1%~5%。植酸的结构中有六个磷酸基团,磷酸基团的解离使其具有很强的螯合能力,能和锌、钙、铜、铁、镁等多种矿物质结合,从而影响小肠对他们的吸收,故在营养学上一直被视为抗营养因子。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植酸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炎症、降血脂和预防肾结石等多种生理功能,在保健食品与医药方面将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因此,研究高纯度植酸的制备方法是未来植酸应用对原料市场的要求,同时,植酸在保健食品和药剂方面的应用将成为推动其相关产品开发的新动力。对其提取加工技术进行研究,可对粮食精深加工的副产品进行二次利用,丰富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品的种类,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品的附加值。本研究的目的是简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工艺中杂质与其它离子的介入,采用低温、低压操作防止植酸的分解,最后确定高纯度植酸的制备方法。同时,对植酸进行急性毒性实验和抗氧化实验,为植酸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采用测铁分光光度法测定植酸含量,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米糠中植酸提取和分离的最佳条件即以硫酸钠-三氯乙酸溶液作为提取剂,35℃提取3h,D201大孔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分离树脂,洗脱速度为1mL/min,最终测得米糠中植酸含量达70.39mg/g;高纯度植酸制备研究中,以米糠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影响米糠中植酸提取和分离的因素及水平,然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高纯度植酸制备的最优条件即采用0.6%的植酸萃取剂,30℃,振荡提取3h,滤液先经过D201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树脂与米糠质量比为1:2,用与滤液体积比为1:4的洗脱液洗脱,再经过D001大孔阳离子交换树脂脱盐,树脂与米糠质量比为1:2,流出液60℃浓缩至体积一半时经过D101大孔阳离子树脂进行脱色,然后继续浓缩得到高纯度植酸。该植酸浓度与Sigma公司的高纯度植酸(50%)浓度十分相近。 采用霍恩氏法进行植酸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雄性小鼠LD<,50>为3.16g/kg,可信限为[2.05,4.88],雌性小鼠LD<,50>为3.69g/kg,可信限为【2.27,5.99】;以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和自然衰老模型小鼠为实验对象,通过研究得出,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植酸可极显著地降低小鼠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P<0.01),具有降低脂质过氧化的作用。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植酸可极显著升高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1),低剂量植酸可显著提高小鼠脑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因此,植酸具有升高小鼠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作用。综合以上结果,可判定植酸体内抗氧化实验结果呈阳性,植酸具有抗氧化(抗衰老)作用。
其他文献
激波与固体颗粒群的相互作用问题是超音速气固两相流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其研究成果在航空航天、医疗卫生、安全防控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所以对于激波与颗粒群相互作
禾谷类种子萌发后期,在糊粉层细胞完成水解酶的合成与分泌之后,糊粉层细胞会自主有序地发生死亡,这种类型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禾谷类种子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在全球普遍面临经济危机、气候变化异常和资源严重短缺的挑战面前,新能源和低碳经济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而核电是目前世界公认的唯一可大规模替代化石燃料的清洁能源,凭借其资
冲击+气膜复合冷却是现代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所采用的典型冷却方式。本文以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内部的冷却结构为研究背景,开展阵列冲击射流+溢流冷却结构流动换热特性的数值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biquitin-proteasome pathway,UPP)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包括激素合成、自交不亲和、感知下游信号传导、植物形态建成、抗病、表观遗传等过程都发挥重要作
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 GB)是银杏保健食品中最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它对心脑血管疾病有显著的预防作用。为深化银杏内酯类产品深度开发,作者所在的工程中心前期合成了GB衍生物PGB(Ginkgolide B prodrug, PGB)并证实其具有较优的脑靶向性。P-糖蛋白(P-glycoprotein, P-gp)的外排能力减弱有利于PGB的脑靶向提高,而PGB、GB对P-gp是否有影响
BIM技术的实现体现了可视化、多专业协作、标准化和精细化的优势,其可以优化设计过程,保证设计深度,提高设计效率,提高设计质量.通过BIM技术实现信息共享,对提高整体效率和管
本文针对目前国际上相变材料余热回收装置PCM传热性能差,不能及时储存和释放工业余热,使相变工业余热回收装置储存和释放双方在时间和强度上存在不匹配的技术瓶颈,研究提出了
脉动热管作为热管家族中的新成员,被认为是解决微小空间内高热流密度的散热方式中一种很有前途和希望的传热元件。由于脉动热管的内部运行机理涉及多学科,属于多参数的气液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