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要达到乡风文明,就不能忽略农民的公共文化生活需求,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当前农村地区的现状时刻提醒着我们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现实紧迫性,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和供给不均衡问题突出,甚至在一些落后偏远的农村地区,庸俗、低俗的作品和娱乐内容大行其道,令人堪忧。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农民文化素养和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关键是要从供给侧着手,用健康向上的优秀作品引领社会风尚,涵育道德人心。传统的文化管理体制下,政府作为单一的公共文化管理和供给主体,难以完全满足百姓的公共文化需求,也不能完全适应我国公共文化环境的变迁。破除传统的管理理念,转而以治理理论为指导,积极在供给侧进行改革,打造多层级、多主体、双向互动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格局,这已成为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必然选择。治理理论强调不应当由政府垄断全部公共事务,各种公私组织机构,比如企业、群众社团、非盈利性组织等,只要他们能得到公众的认可,就可以代表公众来行使公共权力、处理公共事务。由于当前的社会现实情况是新兴参与主体还没有发展成熟,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仍须承担起主导责任,积极创造有利于其他主体成长和平等参与文化治理的政策环境,引导其发展方向,形成政府主导的多主体共建共享共赢的文化管理体制,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效能。同时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要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引入市场机制,开辟多元互补融资机制,加强软硬件建设,为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市场环境、资金保障和物质载体,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有效性。本文以山东省北部一个传统农业乡镇——博兴县乔庄镇为例,研究分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相关情况,包括资金投入、基础文化设施概况、文化惠民项目进展等多方面现状,梳理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面存在供给总量不足内容单调、供需矛盾突出、资金投入偏低、场所和设施正常运营率低、文化队伍建设薄弱等问题,进而从供给理念、农民需求表达机制、财政制度、政府职能、供给结构等方面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通过结合治理理论及文化治理等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为以乔庄镇为代表的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供了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