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评价多普勒超声、三维超声及超声造影在移植肾AR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得出各检查方法诊断AR的最有价值指标,确定诊断临界值,比较上述三种方法诊断AR的诊断性能,并探讨AR治疗前后超声参数的改变。【方法】选择我院肾移植肾术后随访病人120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多普勒超声、三维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应用ROC曲线,分析各种检查方法诊断AR的最有价值指标,确定诊断临界值,并比较以上三种方法的诊断性能。对15例AR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超声检查,观察治疗前后的超声参数变化。【结果】1、AR组与SF组多普勒参数比较: RI、PI均较SF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比较:RI、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R组与SF组三维超声参数比较: FI、VFI较SF组降低、V较SF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比较:FI、VFI曲线下面积大于V、MG、V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FI取21.48%时,诊断AR的敏感性82.8%,特异性67.7%。FI取48.46%时,诊断AR的敏感性82.8%,特异性64.5%;3、AR组与SF组超声造影参数比较:RT皮、RT髓值较SF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比较:RT皮曲线下面积大于其他超声造影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皮取6.16s时,诊断AR的敏感性88.9%,特异性64.4%;4、三种超声检查方法对AR的诊断性能比较:RT皮曲线下面积大于VFI、FI、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不同病理类型AR中的三种超声检查方法最敏感参数的比较:两组AR的各参数与SF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A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前后超声参数的改变:治疗前、后超声参数RI、VFI、RT皮变化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超声造影诊断AR时,其诊断性能高于多普勒超声、三维超声。以RT皮为较敏感指标,RT皮取6.16s时,诊断AR的敏感性88.9%,特异性64.4%;2、三维超声诊断AR时,其诊断性能高于多普勒超声。以VFI、FI为较敏感指标,VFI取21.48%时,诊断AR的敏感性82.8%,特异性67.7%。FI取48.46%时,诊断AR的敏感性82.8%,特异性64.5%;3、多普勒超声、三维超声、超声造影三种检查方法中,本研究尚未发现对病理类型鉴别有意义的指标。4、治疗前后RT皮变化率高于RI,提示治疗后RT皮可能先于多普勒超声提示肾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