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是一种无痛间歇发作的、不自主的面部肌肉收缩的慢性疾病,多数发生于单侧面神经分布区域控制的肌肉,双侧极为少见。目前HFS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国际上公认的HFS是由于面神经被血管(多数为变异的动脉,静脉较为少见)压迫所致,故面神经的微血管减压术(MVD)也成为该病有效的治疗方案之一。但由于血管的起源及压迫方式多种多样,因而患者的预后也不尽相同。为此,我们探讨HFS患者中,责任血管压迫方式为责任血管穿过面听神经之间并压迫面神经与其他方式压迫面神经的,在MVD治疗后其预后及并发症有何不同。并且亦分析电生理监测技术对于MVD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神经外科2015年10月至2017年11月期间,符合标准的并接受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102位面肌痉挛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按血管压迫方式分为:特殊组(责任血管压迫方式为血管经面听神经之间穿过压迫面神经)31例,对照组(责任血管非面听神经之间压迫面神经的压迫方式)71例。按是否应用电生理监测技术分为两组,电生理监测组37例,非电生理监测组65例。比较各组患者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特殊组患者术前症状严重程度按Cohen分级后,2级4例,3级18例,4级9例。对照组术前症状严重程度按Cohen分级后,2级9例,3级42例,4级20例。MVD治疗后特殊组治愈20例,良好4例,有效5例,无效2例,其无效中包含治愈1年后复发1例,故术后疗效好24例,术后疗效差7例。对照组治愈46例,良好21例,有效2例,无效2例,故术后疗效好67例,术后疗效差4例。特殊组出现并发症共9例,其中面瘫4例(包括迟发性面瘫1例)、耳鸣1例、面瘫+听力下降3例、颅内感染1例。对照组出现并发症共7例其中面瘫1例、听力下降2例、耳鸣1例、脑脊液漏1例、顽固性眩晕1例、颅内感染1例。电生理监测组疗效好34例,疗效差3例,出现并发症面瘫1例,36例无明显并发症。非电生理监测组疗效好57例,疗效差8例,出现并发症15例,50例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在原发性或特发性面肌痉挛并且接受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患者中,责任血管压迫方式为其从面听神经之间穿过进而压迫面神经的较其它压迫方式术后疗效差,且并发症发生率高,但在患者术前严重程度、性别比例、病侧及发病年龄等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别。本研究中电生理监测对于降低MV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所帮助,对于术后效果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这与其它文献有所不同,可能与样本量等诸多方面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