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多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cN0多灶PTMC癌灶数、肿瘤总直径(total tumor diameter,TTD)、肿瘤分布、肿瘤总体积与CLNM的关系,为临床医生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1年11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行甲状腺手术治疗且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388例cN0 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录入统计分析软件,将全部患者资料分为单灶PTMC组(230例)和多灶PTMC组(158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差异。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N0的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而后根据癌灶个数将多灶PTMC细分为2个病灶组、≥3个病灶组;根据TTD将多灶PTMC组细分为TTD≤1cm组、TTD>1cm组;根据癌灶分布情况将多灶分为单侧多灶组、双侧各一灶组、双侧多灶组;根据肿瘤总体积将多灶分为≤90mm~3组、>90mm~3组。分别比较不同亚组间CLNM阳性率,明确多灶与CLNM的内在联系。结果:纳入研究的388例cN0 PTMC患者中,单灶PTMC患者230例(59.3%),其中肿瘤体积≤90mm~3有107例(27.6%),肿瘤体积>90mm~3有123例(31.7%)。多灶PTMC患者158例(40.8%),其中多灶PTMC且TTD≤1cm者73例(18.8%),多灶PTMC且TTD>1cm有85例(21.9%);多灶PTMC且肿瘤总体积≤90mm~3有41例(10.6%),多灶且肿瘤总体积>90mm~3有117例(30.2%);单侧腺叶多灶者66例(17.0%),双侧腺叶各一灶者54例(13.9%),双侧多灶者38例(9.80%)。PTMC患者中合并CLNM者126例(32.5%),无CLNM者262例(67.5%)。单灶和多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学发现:多灶PTMC患者与单灶PTMC患者在年龄、性别、是否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是否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多灶表现出更高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P<0.001)及包膜侵犯风险(P=0.013<0.05),更大的原发肿瘤直径(P=0.018<0.05),更大的手术范围(P<0.001)。研究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多灶性、原发肿瘤直径及甲状腺外侵犯与CLNM相关(P均<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5岁、男性、伴有甲状腺外侵犯、多病灶是影响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研究不同多灶亚组与CLNM的关系,不同肿瘤数目的CLNM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癌灶数目≥3个组CLNM发生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均<0.05);同样,2个病灶组CLNM发生率高于单灶组(P<0.001),由此可得:CLNM发生率随着肿瘤数目增加而增加。不同肿瘤总直径的CLNM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多灶且TTD>1cm组CLNM发生率最高,且高于其余各组(P均<0.05);但单灶PTMC和多灶且TTD≤10mm的PTMC患者相比,CLNM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0.05)。不同肿瘤分布的CLNM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示:双侧多灶组CLNM发生风险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均<0.05);单侧多灶组发生CLNM风险高于双侧各一灶、单灶患者(P均<0.05),并且双侧各一灶组发生CLNM风险高于单灶组(P<0.05)。不同肿瘤总体积的CLNM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示:多灶且肿瘤总体积>90mm~3组的CLNM发生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均<0.05);多灶且肿瘤总直径≤90mm~3组和单灶且肿瘤体积>90mm~3组CLNM发生风险均高于单灶且肿瘤体积≤90mm~3组(P均<0.05);而多灶且肿瘤总体积≤90mm~3组与单灶且肿瘤体积>90mm~3组在CLNM发生率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灶PTMC较单灶PTMC具有较差的临床病理特征。同时多灶是PTMC发生CLNM的重要危险因素。在多灶PTMC患者中,CLNM发生风险随着肿瘤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多灶且TTD>1cm PTMC患者相比单灶PTMC、多灶且TTD≤1cm的患者发生CLNM风险更高;双侧多灶相比单灶、其它多灶分布形式发生CLNM风险更高;多灶且肿瘤总体积>90mm~3相比单灶、多灶且肿瘤总体积≤90mm~3 PTMC患者发生CLNM风险更高。因此,对于肿瘤数量多、TTD>1cm、双侧多灶、肿瘤总体积>90mm~3cN0的多灶PTMC患者,应常规行pCL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