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厦门地区几种猛禽体内重金属含量、分布规律以及铅对鹌鹑的急慢性毒性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草鸮(Tyto capensis)、东方角鸮(Otus sunia)、燕隼(Falco subbuteo)和红隼(Falco tinnunculus)4种猛禽体内铜(Cu)、锌(Zn)、铅(Pb)、镉(Cd)的含量,研究以上4种元素在猛禽不同组织中的分布规律,探讨猛禽作为环境重金属污染的生物检测指示物种的可行性,为今后研究重金属残留对鸟类的危害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草鸮和东方角鸮的5种组织中,羽毛、肌肉、肝脏和心脏的重金属分布规律是Zn>Cu>Pb>Cd,在骨头中为Zn>Pb>Cu>Cd;在燕隼和红隼体内5种组织中的重金属分布规律也为Zn>Cu> Pb>Cd。Cu、Zn、Pb、Cd在猛禽的肝脏、骨头中的含量较高,而在肌肉中的含量较低。因此,肝脏和骨头可以作为环境重金属污染生物检测的理想对象。本文以鹌鹑(Coturnix coturnix)作为受试动物,研究了铅对禽类的急性毒性作用。实验以受试鹌鹑半致死浓度、中毒形态观察、体重及血铅浓度变化为评价终点。根据预实验的结果,设定6个浓度组,染毒剂量分别为625㎎/㎏,1250㎎/㎏,2500㎎/㎏,5000㎎/㎏,10000㎎/㎏,20000㎎/㎏。结果表明:醋酸铅对鹌鹑的LD50值为3969.4㎎/㎏,95 %的可信限为2449.1~6433.5㎎/㎏;醋酸铅灌胃24 h后,绝大部分动物开始出现喘鸣、运动失调以及食欲不振,续而出现呆滞状态,精神萎靡等症状;染毒7 d后,5000 mg/kg、10000 mg/kg和20000 mg/kg三个浓度组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醋酸铅染毒使鹌鹑的血铅含量在24 h内发生了急剧地变化,染毒浓度越高,血铅含量变化越大。本实验还研究了低浓度铅长期染毒对鹌鹑肝肾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以探讨低浓度Pb对鸟类体内的抗氧化系统以及脂质过氧化的毒性机理。染毒方式采用饮水染毒法,将醋酸铅用蒸馏水配制成0、0.05 %、0.1 %、0.2 %醋酸铅溶液,分别供对照组和三个剂量组自由饮用。结果表明,低浓度Pb染毒对鹌鹑肝肾脏的SOD、CAT、GST活性和GSH含量有明显的影响,在7-14 d内,各浓度组均出现了一定的诱导作用,在30-90 d内,各浓度组出现了抑制作用,多数高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