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是指由宫腔内操作造成内膜损伤或流产后感染、产褥感染、子宫内膜结核感染等导致宫腔内粘连组织形成,致使宫腔部分或完全封闭的疾病。目前治疗主要采用宫腔镜下粘连分解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uterine adhesion,TCRA),但术后粘连复发率较高,因次预防宫腔粘连手术后的复发是治疗IUA改善预后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在使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后放置Foley球囊、宫型球囊联合聚乳酸防粘连凝胶及单纯使用宫型球囊这三种方法对再粘连的预防、月经的改善及妊娠率的影响,以寻求一种较好的预防TCRA术后粘连复发的方法,并据此探讨宫腔粘连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了 2013年1月-2016年6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妇产医院妇科宫腔镜治疗重度宫腔粘连的住院患者88例,所有患者均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术后服用戊酸雌二醇2-3个月。根据术后预防粘连的方式分为:A组:放置Foley球囊及聚乳酸防粘连凝胶(25例),B组:放置宫型球囊支架及聚乳酸防粘连凝胶(32例),C组:放置宫型球囊支架(31例)。对三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病程、宫腔操作、术前血象、粘连部位、手术时间、术后血象,进行分析比较,排除其对本研究结果的影响。球囊均放置7天后取出,术后2个月行第二次宫腔镜检查了解患者术后宫腔情况,严密随访月经改善及妊娠情况,分析比较A、B、C三组患者术后疗效、再粘连率、再粘连分型、妊娠率。应用SPSS 19.0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多组样本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及四格表确切概率法,.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术前一般情况:年龄、病程、宫腔操作、术前血象、粘连部位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中、术后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后血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疗效情况:A组总有效率72.0%,B组总有效率93.8%,C组总有效率93.6%,B组与C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的总有效率相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术后再粘连情况:A组再粘连率为56.0%,粘连分型:中央型构成比为7.1%、周围型构成比为78.6%、混合型构成比为14.3%;B组再粘连率为28.1%,粘连分型:中央型构成比为22.2%、周围型构成比为66.7%、混合型构成比为11.1%;C组再粘连率为29.0%,粘连分型:中央型构成比为22.2%,周围型构成比为55.6%,混合型构成比为22.2%。A组的再粘连率显著高于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再粘连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妊娠情况:A组妊娠率12.0%;B组妊娠率21.9%;C组妊娠率19.4%。三组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对重度宫腔粘连分解术后宫腔再粘连的预防及月经改善上,宫型球囊优于Foley球囊。②使用宫型球囊的同时放置防粘连凝胶对宫腔再粘连的预防及月经改善上没有明显提高。③宫型球囊与Foley球囊对宫角、宫底、侧壁的再粘连预防上本研究中未见明显差异,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有关。④本研究中三组预防再粘连方法对提高患者妊娠率上未见差异,同样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有关,但也可能是影响妊娠的其它因素造成的干扰。⑤对宫腔粘连的预防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继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