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光总是随时空变化着。建筑师可以驾驭各种设计要素,唯独难以准确把握自然光。四季更替、日月星辰,每年、每季、每日,自然光以变幻的强度、方向、质感和色彩,赋予空间以生命的灵性和情感的力量。自然光之于空间,犹如空气之于生命。离开光影,空间就意味着死亡。在光徜徉于空间的过程中,室外环境是光的源泉,建筑表皮是光的收集器,建筑空间是捕捉光的容器。如果把建筑比作乐器,那么室外环境就像流动的音符,建筑表皮犹如等待抚摸的琴弦,建筑空间就无疑于华美的乐章了。由此,建筑师不应仅仅把自然光视为消除黑暗的手段,应对自然光与空间碰撞时所展现的丰富内涵予以关注,重视自然光在空间中的视觉表达,重视自然光对空间的精神构筑及其赋予人们的丰富情感体验。在本论文中,笔者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及案例的解读与总结,以期探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要素影响自然光与建筑空间的关系,这些要素又以怎样的方式影响光对于空间的入驻和在空间中的流动。以此为行文逻辑,首先在第一章中论述了光的性质、特性以及光与影的关系,以期从“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角度为今后各个章节的论述做好充分的理论准备;在第二章中对光与室外环境的关系展开论述,研究了光的时间性、地域性等室外环境因素对于采光的影响,并论述了庭院、水体、绿化等具体环境要素以怎样的方式影响建筑的采光;第三章分别论述了建筑表皮的各个构成要素对于光线捕捉的影响,这些要素分别是:作为承光部分的建筑界面、作为采光部分的采光洞口、作为控光部分的遮阳装置以及建筑空间布局方式;当光线经过室外环境的过滤和建筑表皮的捕捉而最终进入建筑空间,是第四章论述的内容。光线进入空间后,还要经过室内控光装置的反射、调节和再分配,才能完成在空间中的自由流动,并进一步完成对空间的视觉表达和精神构筑。至此,才完成了光线的最终使命:构筑出富有情感和精神内涵的建筑空间;第五章则通过对大师用光之道的解读,以期通过对大师精妙的用光理念和作品的个案分析,深化对于建筑设计中用光之道的理解,更有效的指导建筑实践。对于光与空间关系的探讨,即是对于空间本质的探讨。在建筑空间设计中,我们应该抛开一切的主义和流派,灵活的把握光这一灵动的设计语汇。重视其和空间碰撞时所表现出的丰富精神内涵,还空间本真的面目,为人类营造诗意栖息的场所。这也是笔者写作本篇论文的最终目的和由衷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