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血病干细胞(Leukemia stem cells,LSCs)位于细胞克隆的起始阶段,对白血病的发生、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是白血病耐药复发的根源。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是在IL-2、IL-1、IFN-γ和Anti-CD3单抗等作用下,由外周血、骨髓或脐血中分离出的单个核细胞培养而获得的一种具有细胞毒作用的免疫活性细胞。近年来DC和CIK联合针对白血病的免疫治疗研究逐渐受到关注,它能有效清除残余的肿瘤细胞,被众多学者认为是具有较大潜力的治疗措施。而由白血病干细胞诱导的DC辅助CIK进行杀伤的研究显得更有意义且未有先例。目的分析DC与CIK共培养前后免疫表型的变化;探讨白血病干细胞(LSCs)来源的树突细胞(DC)的功能及其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共同培养后对同源白血病干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CML-AP)患者骨髓,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单个核细胞(BMMC),应用CD34+CD38-CD44+标记BMMC,流式分选白血病干细胞,用细胞因子扩增、诱导出DC,观察细胞形态,并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DC免疫表型、DC的P-gp耐药蛋白表达。FISH方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在白血病干细胞和DC中的表达。取同一患者骨髓的单个核细胞诱导出CIK,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免疫表型。DC与CIK按照1:10比例混匀后共同培养,一周后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免疫表型。共同培养后的细胞为效应细胞,白血病干细胞为靶细胞,乳酸脱氢酶释放法(LDH释放法)检测在不同效靶比时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1.DC具备CML-LSCs的特征白血病干细胞来源的DC表面P-gp表达阳性,阳性率为(60.61±12.38)%。BCR/ABL融合基因表达阳性,阳性率为(48.42±20.69)%。DC高表达P-gp,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因此,DC具备CML-LSCs的特征。2.DC与CIK共培养前后免疫表型的变化DC与CIK共培养后,CD40、CD80、CD83及HLA-DR的表达率分别由共培养前的(41.28± 10.76)%、(46.35±13.10)%、(32.41±4.30)%、(50.28±9.93)%,升高至共培养后的(77.79±11.98)%、(81.50±9.45)%、(82.76±6.20)%、(70.48±11.01)%。CD40、CD80、CD83及HLA-DR的构成均高于共培养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IK与DC共培养前后免疫表型的变化CIK与DC共培养后,CD3、CD3CD8、CD3CD56表达率分别由共培养前的(81.65±8.58)%、(51.07±7.20)%、(33.25±6.07)%升高至共培养后的(89.98±6.57)%、(79.74±8.22)%、(60.37±9.54)%。CD3、CD3CD8、CD3CD56 成熟表型表达率高于共培养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4.不同的效靶比对应的杀伤作用DC与CIK共培养后的细胞为效应细胞,LS Cs为靶细胞,效应细胞与靶细胞数量比为10:1、20:1、40:1时对应的杀伤率分别为(11.15±3.94)%、(31.13±12.01)%、(59.13±12.82)%,3种效靶比对应的杀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效靶比的增加,细胞杀伤作用增强,各效靶比间两两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血病十细胞来源的DC功能正常,与CIK共培养对同源白血病干细胞有杀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