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客观性”是西方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客观性”问题也是西方哲学的重要论域。马克思的“客观性”思想与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客观性”思想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从马克思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扬弃”关系上看,马克思哲学中的“客观性”思想是对黑格尔思辨哲学中的“客观性”概念的实践性变革。黑格尔在《小逻辑》中一方面批判了经验主义中“客观性”的抽象性和怀疑论倾向;另一方面,他又指出了康德批判哲学中“客观性”的主观性和不可知论倾向。通过对近代以来形而上学对“客观性”的两种知性态度的批判,黑格尔将他的“客观性”概念建立在辩证思维的理论高度上。在他看来,“客观性”概念是与“客观思想”相等的,“客观思想”不但内在于我们的主观之中,而且也将客观事物的内容与本质表现了出来。因此,黑格尔的“客观性”概念是基于事物“内容”的主、客观辩证统一的“客观性”。马克思立足于实践,尖锐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性”概念。他指出了黑格尔“客观性”概念的主观抽象性与非现实性的理论缺陷,并以此为基础将自己的“客观性”思想确立为实践主体活动的客观性、基于实践主、客统一的客观性和实践论与历史观统一的客观性。通过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的“客观性”思想,马克思完成了对黑格尔“客观性”思想深刻的变革。首先,马克思将黑格尔的“客观性”思想由认识的本体之域转向了实践的现实之域;其次,马克思实现了由黑格尔基于概念内容的主、客统一的“客观性”到其自己基于实践内容的主、客统一的“客观性”的转变;最后,马克思变革了黑格尔解释世界的“客观性”为改变世界的“客观性”。本文立足于“客观性”思想的角度,通过对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分析与研究,揭示出马克思对黑格尔“客观性”思想的变革,有助于学界对马克思“客观性”思想的德国古典哲学理论来源的深入了解,同时也深化了学界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第一性”理论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