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根酮C、D的提取和精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izhi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桑白皮的鉴别方法、药理作用、化学成分,并重点介绍了桑白皮中的活性物质桑根酮C、D的药理作用、物理化学性质、结构鉴定和分离分析方法。测定了桑白皮中桑根酮C、D的含量分别为2.955mg/g桑白皮、2.429mg/g桑白皮。然后对桑根酮C、D的分离精制工艺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提出了分离和精制桑根酮C、D的新工艺,此工艺分为三个工序:溶剂浸取、溶剂萃取、柱层析。针对此工艺,重点考察了各工序的操作参数。 在浸取工序中,首先考察甲醇、乙醇、丙酮、乙醚、乙酸乙酯五种溶剂对桑根酮C、D提取率及产品纯度的影响,选取丙酮作为提取用溶剂。在此基础上,测定了所用桑白皮颗粒的粒径分布,丙酮浸取桑根酮C、D的浸取平衡常数、浸取动力学曲线,并通过传质模型拟合实验曲线得到丙酮浸取桑白皮时桑根酮C、D的内扩散系数。同时,根据所测定的浸取平衡常数,并应用传质平衡模型推导了搅拌釜分批式浸取操作方式下桑根酮C、D的提取率与溶剂用量、浸取次数之间的关系,根据此关系式得到搅拌釜分批式浸取操作方式下的最佳操作条件为:浸取溶剂用量4.0ml/g桑白皮,浸取次数2次,最佳的浸取时间为10~20min。考察了渗滤操作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溶剂消耗和生产能力,并与搅拌釜分批式操作进行了比较,结果认为渗滤操作优于搅拌釜分批式操作。在此基础上,用解吸理论建立了渗滤过程中的数学模型,本模型第一次综合考虑了渗滤过程中的内扩散、外扩散、非线性平衡等温线,并以表观空隙率反应了桑白皮固体颗粒对渗滤溶剂的吸收,通过此模型得到了高浓度时丙酮浸取桑根酮C、D的浸取平衡曲线及渗滤过程中的外扩散传质速度与流速的关系,这为渗滤过程的放大和工艺参数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在溶剂萃取工序中,重点考察了萃取溶剂的种类、用量、萃取次数对杂质去除率及桑根酮C、D损失率的影响,从而确定了溶剂萃取工序的最佳操作参数。 在柱层析工序中,重点考察了各种固定相(酸性氧化铝、硅胶、聚酰胺、凝胶、C18键合硅胶及苯基键合硅胶)对桑根酮C、D的分离性能的影响,并用硅胶、聚酰胺两种固定相时,对洗脱剂、洗脱方式、床层堆密度、上样量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在理论的指导下,研究了硅胶柱层析的放大一问题。 考虑到通过溶剂浸取的方法从桑白皮中提取桑根酮C、D需耗费大量有机溶剂,而桑根酮C、D具有酸性,可溶于碱性水溶液,在本文的最后,对碱液法从桑白皮中提取桑根酮C、D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首先研究了桑根酮C、D在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碱液中的稳定性,得到了桑根酮C、D在碱液中的降解速度方程,然后考察了碱种类、浓度、用量、处理时间、提取次数、提取温度,盐酸酸化的pH对碱液法提取桑根酮C、D的提取率的影响。
其他文献
马戈尔尼是第一个访问中国的英国使臣。当时的英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经济上实行资本主义,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走上了一条资本主义扩张的道路。英国以纺织业为主导的工业有了巨
预测控制是一种基于模型的先进控制技术,亦称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它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在欧美工业领域内出现的一类新型的计算机控制算法。1978年,法
压力达到GPa数量级时可以改变合金凝固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使得合金最终的组织形态和相分布都与常压下完全不同,甚至可以改变常规条件下的相变顺序,从而有利于一些新相
微喷灌结合滴灌是指在作物根区滴灌的基础上对作物冠层进行微喷灌来改善作物生长环境的一种灌水方式。为了探明微喷灌结合滴灌(micro-sprinkler irrigation combined with dr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的著名作品,作品一经出版就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托马斯.哈代笔下所塑造的人物苔丝是一个比较完美的、纯真的女人,然而,这个简单
目的:通过检测和分析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情况,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提供临床用药指导。方法:对856例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标本进行培养做菌
审美价值具有广涵性与品级性的特征。广涵性是指一切客体的感性形式只要能与主体审美需要相对应,便可构成审美价值,因而文学创作具有广阔的价值选择空间。品级性是指审美价值有
本文在对故障诊断方法与振动监测系统开发现状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火电厂大型旋转机械的运行特点,进行了故障诊断新方法的应用研究并开发了汽轮发电机组和锅炉汽动
背景胃癌是全球范围内死亡率位列第三的恶性肿瘤,据2018年统计,东亚地区的胃癌发病和死亡率位列全球第一,而中国是胃癌高发的国家之一。因此对胃癌发病机制的研究至关重要。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共同作用、多步骤逐层演变的过程,其中作为环境因素的幽门螺杆菌在1994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Ⅰ类致癌物,且其感染被认为是胃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始动因素之一。幽门螺杆菌是大部分定植于胃黏膜的革兰氏阴性菌,其感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