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芪柴煎剂治疗鼻鼽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推广提供充分的依据。
方法:选取153例我院门诊就诊的鼻鼽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1例(排除脱落、中止者,最终纳入144例,48例/组)。治疗组予以针刺(鼻三针+肺俞、脾俞、气海、足三里、肝俞、太冲)联合口服芪柴煎剂治疗,中药组及针刺组分别采用口服芪柴煎剂及针刺治疗,1周/疗程,共治疗4周。运用SPSS20.0,通过组内与组间对照,对三组鼻鼽受试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鼻部症状总积分(TNSS)、中医量表评分、鼻结膜炎生活量表(RQLQ)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①临床疗效: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中药组(91.7%>77.1%)及针刺组(91.7%>70.8%),三组疗效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秩和检验:?2=11.965 P=0.003<0.05)。②三组治疗后各评价量表评分呈下降趋势,在治疗前、治疗4周及10周后三个时期评分比较中,具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三组均有效;治疗四周后,三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较其余两组疗效更佳;治疗十周后,三组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更优,而其余两组具有相当的疗效,差异不显著(P>0.05)。TNSS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治疗组在改善鼻塞、鼻痒、喷嚏等鼻部症状方面更优;通过对RQLQ以及中医量表统计分析得出治疗组在提高睡眠质量、日常活动、情感反应等生活质量方面以及改善中医证候方面更佳。③治疗期间,治疗组出现4.2%(2/48)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1例晕针及1例胃肠不适;针刺组出现2例滞针,2例血肿情况,为8.3%(4/48);中药组为6.3%(3/48),共发生3例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功能紊乱的情况,通过及时对症处理,上述不良反应均改善。
结论:通过比较分析得出,针刺联合芪柴煎剂、单独口服芪柴煎剂与单独针刺治疗肺脾气虚兼肝郁气滞型鼻鼽患者,其生活质量、鼻部症状等情况均可得以改善,但采用针刺联合芪柴煎剂治疗方法的疗效优于单独采用的针刺和中药治疗,并且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了安全性、可行性依据。
方法:选取153例我院门诊就诊的鼻鼽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1例(排除脱落、中止者,最终纳入144例,48例/组)。治疗组予以针刺(鼻三针+肺俞、脾俞、气海、足三里、肝俞、太冲)联合口服芪柴煎剂治疗,中药组及针刺组分别采用口服芪柴煎剂及针刺治疗,1周/疗程,共治疗4周。运用SPSS20.0,通过组内与组间对照,对三组鼻鼽受试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鼻部症状总积分(TNSS)、中医量表评分、鼻结膜炎生活量表(RQLQ)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①临床疗效: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中药组(91.7%>77.1%)及针刺组(91.7%>70.8%),三组疗效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秩和检验:?2=11.965 P=0.003<0.05)。②三组治疗后各评价量表评分呈下降趋势,在治疗前、治疗4周及10周后三个时期评分比较中,具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三组均有效;治疗四周后,三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较其余两组疗效更佳;治疗十周后,三组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更优,而其余两组具有相当的疗效,差异不显著(P>0.05)。TNSS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治疗组在改善鼻塞、鼻痒、喷嚏等鼻部症状方面更优;通过对RQLQ以及中医量表统计分析得出治疗组在提高睡眠质量、日常活动、情感反应等生活质量方面以及改善中医证候方面更佳。③治疗期间,治疗组出现4.2%(2/48)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1例晕针及1例胃肠不适;针刺组出现2例滞针,2例血肿情况,为8.3%(4/48);中药组为6.3%(3/48),共发生3例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功能紊乱的情况,通过及时对症处理,上述不良反应均改善。
结论:通过比较分析得出,针刺联合芪柴煎剂、单独口服芪柴煎剂与单独针刺治疗肺脾气虚兼肝郁气滞型鼻鼽患者,其生活质量、鼻部症状等情况均可得以改善,但采用针刺联合芪柴煎剂治疗方法的疗效优于单独采用的针刺和中药治疗,并且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了安全性、可行性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