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蚯蚓体腔细胞溶酶体的中性红滞留实验和蚕豆根尖微核实验是环境检测中的两个的非常重要的方法。本文分别以赤子爱胜蚓和蚕豆为受试生物,以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站提供的土壤为模式土壤,对铜镉汞三种重金属在环境中的毒理效应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三种重金属均对蚯蚓体腔细胞溶酶体有毒害作用,表现为浓度越高,中性红滞留时间越短,呈负相关。但是中性红滞留时间对三种重金属浓度梯度的变化趋势,均没有很好的线性关系。相比较而言,趋势线拟合程度最好的是汞,其次是镉和铜。从这点可以得出:以中性红滞留实验为基础的对重金属污染的定量检测,还有很多因素需要考虑。目前在该实验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只适合做定性的分析。另外,由半致死浓度的测定确定,三种重金属对蚯蚓的毒性大小为:汞>镉>铜。通过对植物蚕豆根尖的细胞毒理学实验知道:三种重金属对根尖细胞的细胞周期均有显著的影响,不同的是铜和汞主要表现为延长细胞分裂间期上,而镉对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均有影响;推其原因,这可能是由于重金属离子干扰或延滞了G1期与细胞周期有关的蛋白质的合成,延缓了细胞进入分裂状态,从而影响了细胞分裂。通过三种重金属离子对有丝分裂指数、微核率、畸变率的分析得出,重金属对蚕豆根尖细胞有较强的诱变能力,其诱变特点有所不同。对于有丝分裂指数,三种重金属均表现为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促进了细胞分裂。推其原因,可能是根尖细胞受到重金属刺激后,会有更多的细胞进入了分裂状态。而重金属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没有阻止细胞进入这种状态。对于微核率、畸变率,三种重金属均表现出与各自浓度梯度的正相关。这种结果既印证了染色体畸变是微核产生的重要原因,也减小了由于微核产生的多元化而导致漏检的可能性。实验结果显示,镉浓度超过0.2mg/kg微核率有显著性差异,而畸变率在超过0.4 mg/kg时,才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畸变率的差异表现要略滞后于微核率。这种结果不应是由浓度因素造成的,可能是重金属的诱变效应在时间上所表现出的差异造成的。同时在实验的基础上,对三种重金属在所设浓度下的污染指数也做了对比,铜镉汞分别超过240mg/kg、1.6mg/kg、8mg/kg会造成土壤的重污染。